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在线软件 >> 在线软件发展 >> 正文 >> 正文

非凡十年,按下大港梦加速键

来源:在线软件 时间:2023/1/30

满载货物的万吨巨轮稳稳停靠在码头,岸桥在工人的远程操控下进行着吊装作业,一辆辆无人集卡在堆场中穿梭,一幅现代化大港生产图徐徐铺展开来……

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考察唐山时,对唐山提出了“三个努力建成”目标,即努力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

实现“三个努力建成”宏伟目标,需要充分发挥港口在唐山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核心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主导唐山港京唐港区建设运营主体的唐山港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唐山港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唐山作出的“三个努力建成”重要指示为指引,主动服务“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按照省市确定的“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能源原材料主枢纽港、综合贸易大港和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桥头堡”发展定位,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港口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十年砥砺前行,如今的唐山港京唐港区集绿色港口、智慧港口、多式联运港口三个交通运输部示范工程于一身,成为京津冀和“三北”地区的重要出海口、“一带一路”双向开放桥头堡。

实力大港

服务能级不断提升

唐山港京唐港区地处环渤海核心区域,东距秦皇岛港64海里,西距天津港70海里,是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的拟建“北方大港”港址,此处建港条件优越,水深岸陡,不冻不淤,港区后方有大面积盐碱滩涂,适合临港产业聚集。

唐山港京唐港区年开工建设,年实现国内通航,目前已通达7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个港口。

“我们来的时候这里特别荒凉,连建港指挥部都只是一个砖垒的小院。”进港30多年的李宏民回忆道,从第一个码头、第一个港池开始,他几乎全程参与了唐山港京唐港区的建设,见证了茫茫荒滩变身现代大港,其中最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最让他心有感触。

十年来,唐山港集团作为主导唐山港京唐港区规划、建设、运营的核心经营主体,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的总体思路,累计投资多亿元,组织实施了25万吨级矿石专业码头、20万吨级专业煤炭码头、26—27号专业集装箱泊位、23—25号多用途泊位、51—52号散货泊位、三港池集装箱化改造、煤炭储运堆场、东南防波堤、25万吨级航道等一大批立港兴港工程。

京唐港区专业矿石码头。

“直接参加这些项目组的工作,亲眼见证这十年这么大的变化,我们感到非常自豪。”李宏民说。

目前,唐山港京唐港区已建成1.5—25万吨级生产性泊位45座,年设计通过能力1.77亿吨(万标箱),货种涵盖集装箱、干散货、液体散货、件杂货、滚装车辆等5大类,成为河北省功能最完善、综合性特征最显著的港区。

针对自身业务特色,唐山港京唐港区建有全球规模最大、单机能力最强的2套4翻翻车机系统,下水煤炭实际接卸能力达每年1.5亿吨,为保障国家能源运输安全畅通提供了有力支撑。

伴随着港口能级的不断优化提升,唐山港京唐港区货物吞吐量逐年攀升,9年突破1亿吨,年突破2亿吨,年突破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也在年达到万标箱,稳居河北“三港四区”第一位,跻身全国集装箱20强、世界百强,一座现代化大港傲然屹立于渤海之滨。

开放强港

向海发展行稳致远

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十年来,唐山港京唐港区不断增强服务辐射功能,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

面向海洋,唐山港集团陆续开通内外贸航线46条,实现了对国内沿海主要港口和日韩10个基本港及日本26个偏港的高密度全覆盖。唐山港集团在全国率先开通“唐山—上海—广州”南北航线,打造贯通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核心区域的海上物流大通道,集装箱外贸内支线通过天津港、上海港等中转通达全球,确立了环渤海内贸集装箱枢纽港、近洋航线基本港的地位,成为唐山建设东北亚合作窗口城市的桥头堡。

面向陆域,唐山港集团先后在西北、华北等地建成27座内陆港,成功开通“唐山港—比利时安特卫普”中欧班列、“唐山港—莫斯科”中俄直达班列和“日韩中蒙”过境班列,构建了覆盖三北、辐射蒙俄、通往欧洲的海铁联运体系。特别是津唐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北京平谷内陆港的挂牌运营,为唐山更好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提供了新的支撑点。

“唐山港—安特卫普”中欧班列开行。

“我们建立了项目经理制,专人专班提供‘门到门’的定制化全程物流服务,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让企业感受到产品在唐山港京唐港区出运和在其他港口出运体验是不一样的。”唐山港合德海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莉说。不断织密的物流网络,加上贴心的服务,使得越来越多的货物汇向唐山港京唐港区,港口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在此基础上,唐山港集团立足本地,放眼全球,着力于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港口物流链、产业链向高端迈进,努力把吞吐量优势转化为物流优势、产业优势。

货轮缓缓驶离唐山港京唐港区。

目前,唐山港京唐港区已取得整车进口、冰冻水产品、集装箱进境粮食3个指定口岸资质,口岸功能日益完善;获批甲醇、铁矿石、焦煤、动力煤、焦炭5个期货交割资质,成为国内交割品种最齐全、贸易最活跃的港口。以港口贸易龙头企业和交易平台建设为重点,以煤炭、矿石、钢材、天然气为主攻货种,大宗商品交易、国际中转及转口贸易等港口后服务业在唐山港京唐港区蓬勃兴起,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抢抓唐山市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的政策红利,唐山港集团全力推进软硬件建设和招商合作,成功引进韩国、杭州、上海、天津等国内外40余家知名电商企业落户,外贸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有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智慧新港

科技赋能勇创一流

在唐山港智慧码头控制中心中控室,明亮宽敞的房间内,工人们面前整齐地排列着一台台电脑。只见他们轻推摇杆,屏幕里集装箱的四角被牢牢锁住,起吊、平移、落位,集装箱稳稳停在无人集卡上,随即被运往码头前沿……

自动化码头,当今世界码头建设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在这一领域,唐山港集团敢为人先,大胆探索,积极推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港口的深度应用,推动港口运营向模块化、数字化、无人化转型。

我国的自动化码头多采用通过AGV实现水平运输的垂直式全自动集装箱码头方案,如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上海港洋山四期等。唐山港集装箱智慧码头第一个“吃螃蟹”,在堆场设计上首次采用与码头平行工艺布局,并且首次采用电动无人集卡进行水平运输,封闭环境自动驾驶率接近%,同等规模下堆场设备投资降低60%以上。

“我们通过无人集卡进行环形运输,相比轨道吊垂直运输,运行效率提升了20%,而且使用无人集卡不需要埋设磁钉,改造成本也大大降低。”津唐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志强介绍。

轨道吊作业。

自年建成投产以来,唐山港智慧集装箱码头运行平稳,持续为唐山港集装箱吞吐量的提升赋能。该码头所具有的建设周期短、投资强度低、生产效率高等优势,也为后续全国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改造提供了“唐山港方案”。

通过智慧港口建设,唐山港集团成功打造了国内领先的港区级智慧控制中心和智慧码头运行示范区,实现了航道、泊位、铁路、库场、设备、人员、拖轮等港口生产资源的统一调度、精准匹配,港口作业设备逐步迈向智能化、远程化、无人化,带动生产效率、物流效率、服务效率的全面提升,并大幅改善了一线职工的工作环境。

“以前是1台场桥由1人控制,长期在机上弯腰低头操作,很多人颈椎、腰椎都不太好。现在不仅1个人可以控制4台设备,而且工作都是在办公大楼的空调房里,一线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王志强说。

智慧码头建设结出的累累硕果,也让唐山港集团收获了沉甸甸的创新荣誉。近十年来,唐山港集团诞生了余项新工艺、新发明,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项、发明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82项,两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智慧港口示范工程,成为中国移动首批全国“5G+智慧港口”示范基地。

创新无止境。在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道路上,唐山港集团始终奋斗不止,持续以科技为港口高质量发展赋能。

绿色靓港

主动守卫碧海蓝天

站在唐山港京唐港区的码头上望去,海面波光粼粼,海鸥翩翩起舞,远处万吨巨轮正缓缓驶入港区。

十几年前,港区还不是这副模样。“以前我们这里常常是雾蒙蒙的,不像现在晴天的时候一眼能看到海上石油平台。”唐山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三港埠公司装卸作业科科长李国伟说。

唐山港京唐港区是我国重要的矿石、煤炭接卸港之一,年吞吐量达到数亿吨,环保压力大、责任重,为了让港区吹起清风,港口人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围绕港口粉尘污染治理,唐山港集团投入60余亿元,大力实施散货堆场条形仓、挡风抑尘墙、洗车台等一批环保项目,优化港区码头资源配置,全力推进大宗散货堆存“入仓入棚”,港区布局基本实现“散杂分置、黑白分家”。

电动无人集卡。

值得一提的是,唐山港京唐港区首个煤炭堆场气膜条形仓项目于近日通过批复。该项目占地14.74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单体气膜仓,可实现对风量、气体检测、测温、测控和火灾报警等的智能化管控,最大程度减少港口粉尘外溢。

不仅如此,近年来,唐山港集团主动调整运输结构,大力推进“公转铁”,总投资超过亿元,主导建设唐曹铁路、唐曹铁路东延、小集铁路专用线、矿石铁路装车系统等唐山市重点“公转铁”项目,为非临港钢铁企业建设铁路专用线;同时建设皮带运输管廊,连接港口与临港钢铁企业,绿色运输体系逐步完善,充分彰显了港口企业推进绿色发展的责任担当。

矿石铁路装车系统。

年,唐山港通过铁路运输方式完成大宗散货集疏港1.3亿吨、集装箱集疏港5.2万标箱,较公路运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万吨。

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唐山港集团累计投入14亿元,高标准完成了全国首批绿色港口示范工程建设,逐步推进港口作业设备采用清洁能源,引导船舶岸电、电动集卡、无人驾驶清扫车示范应用。国内电气化、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矿石铁路装车系统投入运营,以电力、氢能、LNG为主要动能的集疏港重卡陆续投入使用,万吨综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逐年持续下降。

唐山港集团的持续投入与严格治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年,唐山港京唐港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33,同比下降16%,在唐山市22个园区站中排名第6位,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到实处,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平安福港

持续强化本质安全

今年3月,一场突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让唐山进入临时性封闭管控。

面对疫情,唐山港集团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全港干部职工闻令而动,迅速进入应急状态,42个党支部守土尽责,1余名党员逆行而上,全力以赴防疫情、稳生产、保供应。

借鉴外贸专班“N+7+7”封闭管理经验,积极探索建立了内贸专班运行机制;紧急研发“两码两证”查验系统,并与网上派车、卡口自动测温、无人过磅、智能理货等现有系统实现信息共享,真正做到了“司机不下车、全程零接触”;投用唐山港疏港车辆智能调度系统,大幅提高车辆集疏港效率;推动提升铁路集疏港、转水疏港比例……

一项项硬招实招,全力保通保畅,确保“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今年1至7月,唐山港京唐港区完成货物吞吐量1.56亿吨;完成集装箱运量万标箱,同比增长7.5%,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在唐山港智慧码头控制中心,工人正在远程操作设备。

做到疫情防控与港口运营“两手硬、两手赢”,得益于唐山港集团厚植安全文化土壤、在全港牢固树立安全理念的长期努力。

“我们始终秉持‘安全重于泰山、责任铸就平安’的安全理念,强化安全生产‘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创新推进安全管理各项工作。今年以来,我们就把安全例会开到了各生产作业单位现场,让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深入现场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相互汲取营养。通过把安全管理下到‘田间地头’,切实提高安全管理能效。”唐山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部长杨希安说。

提升本质安全,关键在于源头治理。

由集团公司主要领导牵头,唐山港集团大力推进“双控”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事故隐患排查和违章治理、危险源辨识等相关规章制度,及时对因技术革新、工艺变更、货种结构调整、生产情境变化等引起的风险进行重新辨识、评估并完善防范措施,针对不同等级风险,明确不同管控层级。

同时,唐山港集团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员安全责任制,建立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安全承诺书,分解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的机制,真正实现把责任压到肩上。

“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进一步动态优化检查方式,通过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检与人员现场检查等方式相结合,消除了视野盲区和时间盲区,实现了港区范围隐患排查的快速、精准、高效全覆盖。”杨希安介绍。

科学技术已成为唐山港集团建设平安福港的重要抓手。自年以来,唐山港集团大力开展“科技兴安”,围绕人机交叉、皮带系统、舱下作业等重点作业环节,累计完成“科技兴安”项目余项,其中32项优秀项目被推广。年,唐山港集团建成唐山区域首批以浸入式体验培训为主的智能安全培训中心,通过VR虚拟体验、可视化培训、在线隐患排查等九大模块,进一步强化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为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注入科技动能。

久久为功者进,持续发力者强。未来,唐山港集团将继续全力推进港口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综合贸易大港,为唐山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贡献硬核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丨李一轩张美玉

编辑丨李一轩蒋利廖芊

审核丨吴楠

监制丨孙英利

投稿邮箱:xww

zgjtb.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