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设计方案
平台分为4层:基础设备层、数据存储层、平台服务层和业务应用层。
基础设备层:提供人脸识别比对设备。
数据存储层:识别记录存储。
平台服务层:包括数据管理和应用服务。数据管理包括设备管理、权限管理、记录管理、用户管理、人脸库管理;应用服务包括通道服务、门禁服务等。
业务应用层:为各个行业提供解决方案,如汽车站、火车站、飞机场等。
系统设计方案系统拓扑图
系统设计方案系统组成
系统主要由管理PC端、MS3智能人脸闸机柱、身份证读卡器、网络、票务系统等组成。
管理PC端:管理员可通过帐号/密码登录管理后台,进行设备管理、权限管理、人员管理、记录查询、人脸库管理等。
产品介绍:MS3智能人脸闸机柱是智能道闸设备,支持门禁、智慧访客等智能硬件互通连接及一体化,另外可无缝对接钉钉移动办公,实现全方位智能办公管理。
智能道闸设备适用于车站、机场、办公楼宇、学校金融和企事业单位等用到人行道闸的场景。
核心功能
人脸识别,自动开闸
0.6秒快速识别
可存储张人脸底库
避免有效范围外触发
陌生人示警
人脸大小排队功能
混合光谱技术,抵御照片视频攻击
身份证读卡器:一种联机使用的电子设备,通过磁卡感应,能够快速的识别身份证的真伪和用户信息采集的电子设备。将身份证读卡器集成在闸机口,方便乘客进入车站刷身份证。
网络:供票务系统和魔点人证比对系统传输数据的通信链路。
票务系统:车站票务系统,供乘客买票、退票、补票、改签以及检票管理的系统。
系统设计方案
系统设计方案车站所有闸机通道都安装人脸识别设备,由人脸+身份证控制乘客的出入,开门和检票核实身份刷脸就可全部完成,开门(闸)权限可灵活设置,多个闸机统一管理。
系统设计方案此方案以人脸和身份证为开闸钥匙,实现通道、检票等自动化管理。人员进入时,刷脸+刷身份证比对,实现人+证+票自动核对,检验成功后闸机自动开启,乘客可进入车站。记录可在管理端实时查看,并可导出报表,便于管理。
MS3智能人脸闸机柱一般安装在进站通道处,与闸机、电源、网络、票务系统等组成一套通道管理系统。
系统采用“云+端”微服务结构设计,云端部署易于集成,管理与维护更便捷。
管理后台功能
管理后台具有设备管理、权限管理、记录管理、用户管理等功能。主要模块如下图所示:
管理后台功能乘客管理
用户管理可对乘客进行高效管理。
新增乘客:可对乘客进行增加,新增没有录入管理平台的乘客,乘客不能重复录入,否则会有提示框进行提示。
查询功能:可根据姓名查询乘客,并展示乘客信息;
删除功能:可删除乘客,比如:失信人可从票务系统中删除;
修改功能:可修改乘客信息;
乘客批量导入:可根据固定模板批量添加乘客;
权限管理
权限组管理,可分组进行管理,主要功能如下:
权限管理分组功能:可根据车次等进行分组,如设置动车组、普通列车组,所有录入人脸的乘客都可刷脸进入车站;
开放时间:可设置开放时间范围,如8:00~15:00,增加一键全天开放功能;
开放周期:可设置开放周期,如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开放设备:可设置设备的开放与关闭;
权限组编辑:可对权限组信息进行修改和删除;
新增权限组:可新增权限组。
记录管理:识别记录显示设备抓拍图像、人脸库头像、姓名、用户类型、抓拍时间和设备名称。
开门记录查询:实现根据乘客姓名查询人员的识别记录,根据时间范围查询
报警记录查询:可根据时间范围对报警记录进行查询。
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功能如下图所示:
设备管理设备查询:可根据条件查询设备,如根据设备名称、设备ID等,点击设备名称可查看设备详情信息;
设备升级:对设备软件进行升级;
设备重启:在服务端管理平台中可对设备进行重启;设备解绑:解除设备与帐号的绑定;
设备编辑:可对设备名称进行修改;
运行状态:管理平台可看到设备运行的状态。
技术优势
基于人工智能,红外活体识别算法等技术为企业提高安全级别。
优势一:红外活体识别技术
搭载红外活体识别技术,抵御照片、视频的攻击,保障安全;
优势二:人脸识别技术
采用领先的人脸识别算法技术,可达到99.99%金融级精准识别度;
优势三:离线识别技术
基于深度人脸识别算法,0.6秒快速识别,提供在线/离线识别方式;
优势四:人像库检索技术
基于超大人像库,实时检索、分析、对比。
方案优势
优势一:智慧云+智能端,节约成本打造基于人脸识别的“智慧云”和“智能端”核心能力,并开放智能服务,驱动AI技术更好地落地各类场景。通过“场景在线、数据在线”实现“服务在线”,为用户带来更为高效便捷的服务。
优势二:人+证+票形成完整闭环,管理更加高效,降低人力成本
方案优势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