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沙,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之中,有无数软件产品随着潮起潮落浮沉。那些昔日被视为装机必备的好软件,可能现在已经鲜为被人所用。
被前浪拍死在沙滩上的软件,到底为何竟会沦落到无人问津的地步?
这既取决于它们本身的产品力,也取决于历史进程;而这些软件的运营思路,则深切影响着软件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本来好端端的软件,一顿操作后失足掉出历史端庄大道的例子,屡见不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那些被“神运营”毁掉的好软件,你都用过几款?
Winamp
这是一个老网民异常熟悉的名字,Winamp甚至曾是音乐播放器的代名词。在上世纪90年代,想要听歌可没现在那样方便。
要在电脑享用到数字音乐的美妙,你先得在网上细细搜寻一番,然后把喜欢的MP3歌曲保存到本地。又或者去买碟的铺子里,叫老板奉上满载MP3歌曲的盗版碟。而要伺候这些MP3歌曲,Winamp是当时的不二之选!
Winamp被誉为播放MP3音乐的神器。首先,它资源占用非常少,运行也异常稳定,就算是当时的老爷机,跑起来也没有丝毫迟滞;而在用电脑的让几乎都懂折腾的那个年代,Winamp出色的可玩性更让人啧啧称奇。
Winamp支持皮肤更换,而且还能通过插件扩展种种功能。想要更多更劲爆的音效?想要更精确更专业的EQ调节?只需要安装插件,通通都到碗里来!
凭借着高质量的音频解码以及领先的设计理念,Winamp走近了千家万户,一度成为Win平台下载数量最多的软件。对于一个音乐播放器来说,这种成就的确无比耀眼。
Winamp的巅峰是Winamp2,在辉煌过后,突如其来的神运营就出现了。Winamp2的下一个版本是Winamp3,这是一个用离经叛道形容也不为过的版本。
Winamp3对代码进行了大幅度的重构,无法兼容Winamp2的皮肤和插件,而更令人崩溃的是高效稳定的Winamp从此和用户成为了陌路人——Winamp3消耗的系统资源远大于Winamp2,而且频频出错。
尽管Winamp2仍和Winamp3平行开发,但Winamp3的出现大大拉低了Winamp的印象分,这块金字招牌就这样砸在了自己的手里。
Winamp衰败到底是谁的锅?AOL的神级运营无疑功不可没。AOL在年收购了Winamp,入了AOL这门派后经过一系列的人员管理开发团队冲突,Winamp立马自废武功,弄出了个口碑奇差的Winamp3。
而实际上,Winamp2的设计思路到现在仍极具市场竞争力,市面上随后涌现的Winamp2精神续作可以从侧面佐证这一点。
例如,Foobar正是原Winamp开发公司Nullsoft的成员PeterPawlowski愤然出走、另起炉灶后推出的作品,继承了Winamp2低资源占用、高可玩性扩展性的特点,时至今日它仍是专业音频播放器的代名词。
而国人熟知的千千静听可以直接使用Winamp2的大量插件,和Winamp2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这让它一度成为了国内最为风行的音乐播放器——直到它走上了和Winamp一样的道路,被收购后惨遭魔改,不过这是另一个故事了,就此表过不提。
Winamp衰败于自毁招牌,这令人看不懂的运营令人可惜无比。但想想这是AOL的操作,却又令人释怀了——被AOL毁过的软件,何止Winamp一款?ICQ、网景浏览器纷纷含泪点赞。
在今天,如果你想要体验Winamp的精髓,那么Foobar会是个不错的选择。Winamp2的设计思路时至今日仍未过时,其灵魂继承者Foobar依然是最出色的音乐播放器之一。
RealPlayer
这又是一款老网民无人不知的经典软件。在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RM/RMVB视频一度风靡网络,无论是网上点播视频,还是偷偷下载收藏的小电影,都能看到RM/RMVB的身影。
而想要播放RM/RMVB视频,RealPlayer则是钦点之选——RM/RMVB本身就是Real公司开发的私有视频格式/编码,配上RealPlayer再适合不过了。
RM/RMVB视频的风行,令RealPlayer在PC市场攻城略地。而Real公司的这些产品之所以吃香,和本身强劲的竞争力是脱不开关系的——在网络仍处于小水管横生的年代,RM/RMVB所封装的RealMedia编码能以较小的数据量呈现出比较清晰的画质,而且还支持流媒体的特性。
如果想要在网络上点播视频,那么RM/RMVB视频以及RealPlayer几乎就是最优解。此情此景下,RealPlayer一发不可收拾,攻占了互联网视频的高地,一度成为了视频格式的代名词。
坐拥RealPlayer和RM/RMVB视频这样的顶级产品,在互联网上呼风唤雨,按照正常的发展轨迹,当然是应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进一步巩固技术优势,并将业务展开到更多领域,用技术尖刀在其他市场切下更多的蛋糕。
但是,Real公司的运营却偏偏却不思进取,它墨守成规运营让苦心经营的一切最终烟消云散。
Real公司犯下的第一个打错,便是错失向内容平台转型的良机。在上世纪90年代末,被誉为“iPod之父”的托尼法德尔为了实现“便携播放器+在线音乐商店”的构想,找上了Real公司寻求投资,甚至入职了Real公司。
然而,Real的高层却拒绝了这一提议,法德尔仅仅在Real公司工作6周后便离职,并在年入职了苹果公司。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法德尔主导的iPod救活了苹果,堪称是苹果历史上意义最重大的产品之一。而Real公司,则仍守着眼前一份三亩地,白白错失了开疆拓土的大好良机。
但是,即使是面前的三亩地,Real公司的守成也并不稳固。Real公司的运营很单一,营收主要靠的是收取RealMedia的授权费——如果某个播放器想要支持RM/RMVB,那么编码器解码器是需要收费的,这基本是将技术优势变现的最粗暴的方式。
然而,旧技术时时刻刻会迎来新技术的挑战,RealPlayer和RM/RMVB并非一直无懈可击,它们很快就迎来了新时代的劲敌。
首先在流媒体领域,Flash的出现让RealPlayer的点播显得是如此复杂繁琐。Flash能够直接在网页上镶嵌播放器而无需外部调用,在使用上就比RealPlayer简单不少。
其次在视频编码领域,RealPlayer的不思进取让其他技术有了可乘之机,H.等新一代视频编码的出现,让RealMedia高压缩高画质的优势荡然无存——H.在压缩率和画质方面比Real编码更加出色,而且由MPEG组织推进,用有更完善的硬件解码支持。
最后,Flash可以封装H.编码,两大劲敌合体给予了RealPlayer致命一击,RealPlayer毫无招架之力,身影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Real公司似乎一直就没有什么互联网公司锐意进取的运营作风,江湖上对于Real公司的最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