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测试猿课堂-测试初识
测试猿课堂先带大家看看测试工作做的是什么,首先根据产品需求文档了解整体的逻辑,然后根据需求写明详细的测试用例, 后通过各种手段(白盒、灰盒、性能、自动化、黑盒等)去检测,基本上也是产品上线的最后几关。在这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 提交相关实施人员。事实而言,这种流程模式只是最基本的。
2.测试猿课堂-对测试的理解
我觉得正真的测试应该分为三部分: 1)根据文档或用例测试软件相关bug,提交给相关人员; 2)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趋势,帮助开发者发现当前软件开发中的缺陷; 3)会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去思考产品体现的概念,提出可行性改进意见。测试猿课堂总结:测试工作不仅仅是提出bug,同时也是对开发和产品设计改进的重要一步。
3.测试猿课堂-测试协调
在产品实施中,测试该怎么样达到完美的状态呢?首先来说,一个产品在开发后的结果拆分就三种:业务逻辑、产品数据、视觉效果,分别对应前端、后端和设计层面。对于前端而言,测试需要判断业务逻辑和功能的准确性,如模块划分,反馈信息是否按照文档中去走。如果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要立即记录下来。数据则是后台返回的数据,如数组排序、字段是否准确,此时往往通过极限测试发现很多问题,再次进行记录。对于视觉而言,看UI效果图实现效果一致,是否有对需求改动的地点,有误的地方也要记录出来。
测试猿课堂总结:把握先记录,再与产品需求对比,而后统一提交各个人员。这样也不会耽误别人的思路,如果遇到问题就提肯定是影响效率的。
4.测试猿课堂-如何让测试工作做的更加主动
可能有很多的同学认为测试工作是一个没有主动产出成果的工作,只能在产品周期中的最后一关中起到作用,那我们该如何来改变这一个被动的局面呢,测试猿课堂画了一个初略的产品测试流程图,分为“测试前”,“测试进行中”,“测试结束后”这三部分来规划工作,从而让我们测试工作可以更加的积极主动的来推进整个产品开发运作。 1)测试前,其实也就是在需求发布期,我们可以积极的参与到需求讨论会中,以测试的角度来提出对需求的改进建议,其实测试中很多遇到的bug都是需求不合理或描述不清导致,所以我们应该在早期就要把这些潜伏的问题扼杀在摇篮中 2)测试进行中,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及时的更新发布测试状态,确定好bug优先级,有问题积极和相关人员沟通 3)测试结束后,其实这个时候我们的测试工作并没有结束,其实在上文的第二部分我已经讲到,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去思考产品体现的概念,提出可行性改进意见”,用户体验型的问题有时候点子虽小,却对产品的改进至关重要! 测试猿课堂认为从上面三个阶段的切入,不被动,不盲从,才是一个合格的测试部门。对于测试工作,测试猿课堂认为可以有以下几条发展的路线: 1.对测试技术工作本身很感兴趣的,精通“白盒,性能测试,自动化测试,黑盒”中两门以上的,那么你可以往测试技术大牛的路线发展。 2.测试工作中,你有积极的去学习了解产品,开发,运营的相关知识,精通用户体验,可以经常从产品层及用户的角度去考虑,善于把控整个产品开发节奏,那么你有做产品经理或者项目经理的潜质,自己可以勇敢的去做一些尝试,现实中测试的转做产品经理项目经理不在少数。 3.其实第三条路线可以是第二条的提升,如果是希望从事管理岗位的同学,后期可以往测试经理,技术经理的方向发展,当然需要做一些针对性的学习训练。提升自己相应技能水平。 测试猿课堂总结:总的来说,技多不压身,你了解学习的越多,即使目前用不上,也总会有用武之地的一天,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