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经济与国际贸易
1.1网络经济及其主要特征
网络经济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依靠经贸活动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参与到互联网平台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目前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不同于传统经济局限于应用现实技术的特点,网络经济在此基础上,利用虚拟网络打破传统模式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束缚,不断拓展经济贸易的新发展渠道。网络经济聚焦于科学发展信息流、资金流及物流,从而实现全球化经济的高效沟通。
1.1.1智能性与虚拟性
网络经济依托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和智能技术,科学整合现有资源,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将信息直接转化为财富。并且这种可转化为财富的信息资源具有易获取、易变化、易发展的特点,同时还可以重复利用且可再生,因此不会出现其使用量越多成本越高的现象。参与网络经济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用互联网及各种移动终端设备提升经济信息的交流效率,通过虚拟市场、虚拟银行等依托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经济往来活动,涉及商品的提供与消费全过程。
1.1.2全球性与便捷性
网络经济灵活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各国、各地区及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资源共享,构建自由贸易市场,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主旋律,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经济。同时,在网络经济模式下,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获取信息资源来完成经济往来活动。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免费查找并咨询自己心仪的产品,生产者可以实时在线解答消费者的疑惑并推荐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1.2新时期我国网络经济及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和伴随其发展而来的网络经济均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不容小觑且发展前景十分良好。互联网在我国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我国人口众多,网民较多,为其发展普及提供了基数支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年9月发布的第48次统计报告指出,截至年6月,我国网民超过10亿,互联网普及率高达71.6%,为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强的内生动力。当前,网络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重要部分。同时,互联网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转变了我国传统商务交易方式,使跨境数字贸易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外生动力。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和网络支付用户分别为8.12亿和8.72亿,均占网民整体规模的80%以上,其中不乏大量跨境贸易的参与者。由互联网平台演变而来的跨境网络贸易占据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很大比重,并促进了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此外,网络经济在我国还存在地区差异,东部沿海城市相较于西部内陆地区,参与网络贸易的经济主体较多。同时,参与的经济主体当中,大型企业数量高于中小微型企业。但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差距会进一步缩小。
2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1积极影响
2.1.1网络经济减少贸易成本
网络经济可以在贸易的各个环节减少成本。在获取贸易信息环节,网络经济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其中很多信息资源都是免费的,并且可以对其进行长期重复使用。因此,可以忽略这部分的资金投入,只需要对其相关管理费用进行考虑,即可完成该环节的成本计算。
同时,网络经济也减少了国际贸易原材料的采购成本。传统采购模式过程复杂、手续繁琐,需要投入大量人力与时间。在整个采购过程中,需要双方多个部门的人工审核,甚至需要企业派遣工作人员跨越国境去选购原材料,才能实现原材料的进出口。而现代化的采购模式可以实现线上产品实时选购及成交,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并节约了资源。分析交易成本可以发现,利用网络经济能简化交易流程,减少其中各种程序和人员之间的传递,提升工作效率并降低双方交易成本。传统国际贸易在交易过程中需要双方同时到场进行面对面磋商,并且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有时甚至需要提前约好见面时间,然后派遣工作人员进行跨境交涉,但成功率不是百分百,这无疑会降低合作效率,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投入。
而网络经济使企业可以实现线上实时沟通、谈判磋商、交易付款等活动,摆脱了双方需要提前预约时间进行现场沟通的限制,使交易流程更加便捷,避免了双方资源的浪费。在贸易库存的查询周转过程中,网络经济能使其成本降低。在传统模式中,需要利用中介等大量的人力资源对库存进行查询与周转。而在网络经济中,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实现库存量的实时控制与周转。一方面,避免中介费等各种人力费用的投入,同时减少各种因人工干预产生的问题及人工计算出现的失误;另一方面,使贸易库存的查询周转更加便捷,更符合消费者及市场发展的需求,也能提升经济效益。
2.1.2网络经济丰富贸易形式
网络经济推动传统经济模式的转型升级,使电子商务这种低成本而快捷的营销模式在企业间迅速发展起来,丰富了贸易形式。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网络经济促使交易手段实现创新,电子支付和电子借贷等手段的出现,加强了企业之间尤其是跨国企业之间的联系。各国文化环境、生活方式等差异给跨国交易带来了障碍,网络经济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高效便捷的线上合作。特别是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利用互联网能够创造与大型企业甚至境外企业合作的机遇,在世界市场中谋求一席之地。同时,电子商务模式可以减少经营、存储、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资源浪费,实现全球范围内贸易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流动。通过对各种贸易设备及贸易技术进行改进创新,使网络资源在整个贸易流程中循环使用且可再生,达到节约成本的作用。此外,电子商务模式更加注重利用与客户的互动建立客户信息管理系统,随时针对客户需求制定产品宣传、生产和营销计划,大力打造国际品牌,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将网络经济充分运用到贸易发展之中。
2.2消极影响
网络经济主要依靠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其中充斥着很多漏洞和不安全因素。网络经济中,交易主体的沟通、谈判磋商、合同签订、资金支付等环节均在网上开展。即使是曾经合作过的贸易伙伴,也无法保证整个贸易流程不出现任何问题,更何况是陌生的贸易对象,更加大了信用风险等问题出现的概率。碎片化的信息缺乏对真实信息的佐证,使交易主体之间彼此信用信赖度降低,大大影响了交易的成交率。同时,平台信息保密技术不完善,加之黑客等不法分子的攻击,造成交易信息泄露、网络诈骗、贩卖假货等犯罪行为滋生且手段繁多。这些不可估的不安全隐患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极大损失,也阻碍了国际贸易健康有序发展。
3网络经济环境下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3.1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网络硬件建设与企业软件建设方面都缺乏专业从业人员。在网络经济中,各个环节、各项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具有高水平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目前,我国电子商务行业急需建设专业人才体系来规范行业标准,并推动行业发展。虽然一些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可网络经济需要同时具备互联网信息技术、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我国这一类人才十分稀缺,还无法满足网络经济的发展需求,制约了我国网络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时,我国企业对网络经济的概念较为模糊,对相关从业人才的建设方面并不重视,无法专业地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贸易。
很多外贸企业虽然已经对网络平台进行普及化建设,但在网络经济应用方面仅仅停留于信息查询层面,并没有对相关的贸易平台进行应用或者应用不足,进而无法在网络经济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如果网络经济成为未来市场发展的主流,极有可能会导致这些企业因缺乏足够的竞争力而无法在市场中立足。
3.2物流发展水平较低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想要借助网络经济发展国际贸易,除了掌握必要的线上互联网技术、线下的物流运输体系建设,跨国物流系统建设也是企业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