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展会一词,可以说是年,特别是下半年的外展行业关键词。自从6月份广交会首发线上展会以后,各种各样的线上展会层出不穷,可谓是百家齐放。而对于外贸企业而言,也是眼花缭乱,不知道如何选择。作为线上展组织单位的睦邻,在接触了各种各样不同形态的线上平台后,也会担心在一个”随波逐流,展无定型”的线上展览喷涌而出的浪潮里,作为展商的他们,会不会有些“晕”?
睦邻展览从3月份开始,看到了国内疫情率先解封复工后的线上活动萌芽,发起了线上展的初心,并说服了两个境外合作伙伴一起开拓线上展会。
通过ZOOM视频会议不断开研讨会体验会,从穿着厚厚的冬装外套到7月身着短袖,共同参与平台体验的研发设计,睦邻最终定型了两个版本的展会,一个是塑料展ICOMPLAST系列的平面展示,另一个是医疗展MEDITECH的3D展示。两个平台的第一场展会都已经落下了帷幕,于是,睦邻到了第一阶段思考总结的时间,为接下来的场次做更好的提升。
来看下第一场展会的数据吧,以ICOMPLAST为例:
采购商来自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卢旺达、埃及、尼日利亚、南非、卡塔尔、美国、法国、印度、斯里兰卡、越南等20多个国家。
从一开始提到线上展,客户听也懒得听,要么说:某某线上展会参加了,没效果,不去。要么说:什么线上?不参加,能出国了再叫上我们。或者说:不参加线上的了,我改参加国内展会了,改做内贸了。不容分说,用人类享受经验值的最舒服的惰性思维排斥着新事物。
在睦邻业务部推广线上展的首月,电话拒绝率恐怕是历史最高的。可睦邻不折不挠,在与平台搭建同步的时间里,耐心地说服客户参加在线演示会,分享睦邻的平台设计理念和结构以及买家邀约方案,在近40度高温的天气里汗流满面跑到客户工厂给客户做演示和科普,这让睦邻想起了当年马云拿着一个简陋的打印好的海外版电子网页推广互联网的销售情景,大概也是这样一种对甲乙方都很艰难的尝试和开始吧。
睦邻通过不折不挠的推广抓到了第一批“敢吃螃蟹的人”,对这些企业,睦邻充满了感恩和敬意,睦邻能骄傲地说:已经有参展的企业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拿到了订单,而意向在谈的订单后续也同样值得期待。睦邻坚信,对线上展的勇敢挑战精神,一定会培育一批勇于探索的新的外贸品牌。
从线上展的发展速度来看,最早的广交会在6月份,在到9月底这3个月的时间里,线上展已经遍地开花了。睦邻从一开始的主动推广被拒绝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客户主动打电话咨询,业务部已经习以为常了,而睦邻线上展会的推广也已经进入了常态化的业务模式。客户打“国内展见不到老外啊,外贸产品卖不出价格,没有外贸单子留不住团队了,blabla……我们还是考虑下线上展会吧,我们试试。”
看来,外贸企业转“内循环”确实碰到了困难,而线上展会是帮助他们接触国外买家的最快捷的方式。讲一个恐怖故事:假设疫情继续反弹,什么推广也不做,什么转型也不做的等待会不会变成“等死”呢?毕竟疫情什么时候结束,现在还没有谁能给出准确的答案。
想象一下,参加线下展会的时候,影响展会效果的那些因素:在设定展会客流对所有人都公平竞争的情况下,品牌影响力、产品卖点、市场契合度、展位宣传形象、以及企业参展人员专业度和专注度都会影响展会效果。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做同一个产品的两个展商,其中一个展位的外贸人员在展台热情饱满地积极发宣传单,另一个展位的外贸人员在展位里玩手机,您如果是买家,请问您会选择哪一家合作呢?所以,商业竞争的结果在平台提供的资源特定的情景下,企业自身的投入会对参展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知道了这个道理后,你就会明白,在线上展会里,同样会存在参展心态和参展行为的巨大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只会更大。
因为线上参展是在一个在独立屏幕上完成的过程,其行为路径不在真实场景中,睦邻作为组织单位无法看到参展商的参展状态,虽然可以看到展商每天都登录,但展商会说:不好意思,我登录了,但是我这几天出差了,确实太忙。我晚上回去后会进去平台看看的。因为缺少了场景设定,所有的展商拥有了极度的参展自由,参展的效果越来越因为参展态度和参展投入的差异化而拉开差距。
如果我是买家,同一个产品的供应商主动在线联系我,更早发我邮件,或者更及时在线回复我,你觉得买家会倾向于选择谁呢?
平台体验感是第一个要考虑的因素。因为作为互联网的用户,首先是要用得舒服,用的顺畅,也就是平台的设计应该是符合使用者的习惯和期待的,这里有他想要的功能,可以实现实时互动,界面非常友好,等等。
国际化是要考虑的要素。因为线上展会不受时空的限制,完全可以实现更便捷更广阔的国际市场覆盖,假如在线的国际买家数据低于50%,仍然以国内参观商为主,那么展商不如参加线下一场面对面的国内展来得更实在。
专业化又是一个要考虑的要素。你拿到的买家数据是不是有用,是不是行业内的采购商,这直接反应了组展单位的专业能力,而这些优质的采购数据资源又不是在几个月内短时间形成的,所以专业的线下办展经验和办展能力一定会影响到线上展会的采购数据。
技术会不会成为前行的限制,到底怎么样的线上展会才是完美的模式?
线上展会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不像线下展会,有统一的布展格局,我们走进世界任何一场展会都会有熟悉的感觉,都能很轻松找到自己的定位。而目前的线上展会仍然是一个大探索期,各种各样的线上展会,各种各样的技术创新,可能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对展商形成选择的困惑和适应的难度,但最终能留下来的被大众所广泛接受认可的一定是能给企业带来友好参展体验以及国际性和专业采购数据的展会。
技术的探究永无止境,而受众的体验感和满意度也是平台开发商和活动组织者永无止境的追求,这些正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最后的胜出一定属于在对的方向里坚持行走的勇敢挑战者。
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我们不妨一起来探讨一下。
借用下展会的基础概念:展会是为了展示产品和技术、拓展渠道、促进销售、传播品牌而进行的一种宣传活动。
那么线上展会,我们可以理解为能够展示产品和技术、拓展渠道、促进销售、传播品牌,实现交互功能的在线宣传活动。
这里有三个关键要素:展示,交互,在线。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普遍的疑惑是:
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等等,算不算线上展会?
争议关键:留言功能,提供联系方式,算不算交互?
贸易配对视频会议,算不上线上展会?
争议关键:视频会议,介绍直播演讲,算不算展示?
都算。广义上讲,阿里巴巴、中国制造,贸易配对视频会议,都可以算是线上展会,同样的,GOOGLE买排名,FACEBOOK买广告,也是一样。但是这类“线上展会”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们原本就都存在,都不是新事物,只是以前不这么叫。是不是有点类似于蹭了“线上展会”热度的感觉?
而外贸企业喜闻乐见,普遍关心的,其实是狭义上的线上展会:
“能够在特定时期内,持续展示参展用户的信息,同时提供所有用户即时有效的交互功能的在线展会。”
对于目前已面世的几类线上展会,我们先从展示类型上来做横向对比:
由此可见,网站搜索型与模拟展位型,是比较优选的方案,买家可以快速,自由的获取想要的信息,同时对于展商而言也不需要复杂繁琐的准备和脑力体力投入,互动的自由度大。而模拟展位型在互动的效率上是最高的。当然直播推广型和视频配对型有独立的呈现,也往往会被作为锦上添花的活动方式结合到网站搜索型和模拟展位型。
接下来,我们再从交互功能的体验上做横向对比:
由此可见,以上三种交互类型,其实都各具优点:平台内嵌文字聊天为主的交互,中规中矩,是展商和买家都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常规方式;平台内嵌视频聊天为主的交互,能够给买卖双方带来最佳的体验感,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信任度,当然对平台的带宽和流量要求也是最高的;而平台外链社交软件的方式,则能够摆脱在线的束缚,展商随时随地都可以即时接收到买家发送的信息。
今后我们可能会看到线上展会的形式会趋于借鉴和交融,功能与界面也会更加人性化。市场就是如此一个优胜劣汰的战场,跑得最快的可能不是第一个尝试的人,而是后来的超越者!市场需要鼓励更多的探索和尝试,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文章来源“会展BEN”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