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在线软件 >> 在线软件发展 >> 正文 >> 正文

电子导航产业之四维图新研究报告自动驾驶

来源:在线软件 时间:2022/9/23

(报告出品方/作者:首创证券,翟炜、李星锦)

1图商龙头,“五位一体”业务布局

1.1历史沿革:起家电子导航,内生外延实现产业链布局

脱胎于国家测绘局,成就中国第一导航电子地图厂商。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四维图新”)成立于年,公司第一大股东四维总公司,隶属于国资委直属的航天科技集团,是国家测绘局于年创建的唯一专业从事测绘的国家级公司。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四维图新业务涵盖导航业务、高级辅助驾驶及自动驾驶业务、车联网业务、芯片业务、位置大数据服务业务,是中国第一、全球前五大导航电子地图厂商。

起步积累阶段(-年):聚焦电子导航,市占率行业领先

四维图新成立之初,主要从事导航电子地图制作业务,业务覆盖车载导航、消费电子导航和电子地图导航等三个细分领域。在车载导航电子地图与GPS手机地图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市占率位居行业首位。车载导航领域,据FrostSullivan数据,自年起公司连续七年在车载导航地图市场市占率超60%,占有绝对领先地位。消费电子领域,截至年9月,公司在GPS手机预装导航电子地图市占率超70%,持续保持领先地位。

多元化扩张阶段(-年):外延合资+并购,业务全方位拓展

收入结构单一,客户集中度高,行业竞争加剧。由于公司一直专注于导航电子地图领域,造成收入结构单一,年导航电子业务收入占比约90%。车载导航业务处于汽车前装市场,客户集中度高,公司主要收入受限于有限客户(年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达71.33%),面临天花板。同时,电子地图制作资质逐步放开,底层测绘业务的场景变多,行业竞争加剧,百度、高德等互联网地图厂商主打免费策略不断抢占市场,导致公司在导航电子地图领域的市场份额逐渐下降。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消费电子导航业务,随着当时第一大客户诺基亚的倒下,公司消费电子导航领域收入也持续萎缩,从年的3.8亿元,下降至年的0.54亿元。

通过并购与成立合资公司不断扩宽业务范围。面对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公司通过收购及成立合资公司模式快速向地图编译、车联网、汽车电子芯片、自动驾驶等相关领域拓展。公司先后收购荷兰地图编译公司Mapscape、中交环宇、中寰卫星、图吧导航、杰发科技等企业,年公司与丰田汽车成立合资公司图迅丰达(公司持股51%)提供车联网运营服务,年引入腾讯战投(目前持股4.62%),与HERE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搭建全球位置服务平台,并前后在美国硅谷、荷兰、新加坡、日本东京等地设立全资子公司。至此,公司业务涵盖导航地图业务、车联网业务、汽车电子芯片业务、自动驾驶业务、位置大数据服务业务五大板块,实现“五位一体”业务布局。

迎风起航阶段(-至今):完善五位一体,打造“智能汽车大脑”

年,公司提出“智能汽车大脑”战略愿景。截至年公司在导航领域市场份额稳定在30%左右,未来将在持续保持导航业务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加速推进高精度地图、高精度定位、自动驾驶、汽车电子芯片、位置大数据、车联网等新业务的商业化进程,完善“五位一体”业务布局。

1.2财务分析:业务结构均衡,业绩逐步改善

年受疫情影响营收下滑,年业绩明显改善。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10亿元,同比增长8.25%,在汽车行业整体下滑的趋势下,公司营收逆势上涨。-公司营业收入稳定上涨,年公司营收小幅下降1.02%是由于国内汽车市场缩量。年,公司实现营收21.48亿元,同比下滑7.02%,主要是疫情导致公司下游产业订单推迟。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63亿元,同比增长21.78%,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系位置大数据业务加强客户拓展,高级辅助驾驶及自动驾驶、车联网商业化进程加速。

毛利率有所下滑。-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76.37%、76.85%、75.38%、70.65%、68.67%、65.54%。年后公司毛利率小幅下降,但始终保持在65%以上的较高水平,下降主要因公司车联网业务毛利率下滑且营收占比逐年上升。前三季度毛利率为56.63%,下滑主要由于芯片产品物料成本上升、大数据业务项目成本增加等。

期间费用率不断下降,年经营好转。20年销售费用率5.10%,管理费用率16.31%,18年销售费用率5.19%,管理费用率17.27%,年以来两项费用率均逐年下降。净利润方面,-年公司实现稳步上升,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39亿元,同比下滑29.20%,年净利润为亏损3.09亿元,大幅下滑.25%。净利润下滑原因在于年全年中国汽车销量下滑8.2%,公司下游产业市场表现较差,对公司19年净利润造成较大影响;此外年新冠疫情同样加剧汽车市场销量下滑,并导致公司下游产业订单延期。受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及定增募集资金收益增加影响,年公司经营实现恢复,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42亿元,亏损收窄。

收入结构趋向均衡,五位一体格局初现。目前,公司以“智能汽车大脑”作为战略目标。在中短期,将以高精度地图为自动驾驶的发展重心;中长期,将致力于将高精度地图、人工智能和芯片等相结合并提供完整的自动驾驶方案,最终构筑包括数字地图、自动驾驶、汽车电子芯片、位置大数据和智能网联等“五位一体”的业务新布局。截至上半年,公司各项业务均有增长,公司导航业务营收3.28亿元,同比增长22.50%,收入占比27.39%;车联网业务营收5.29亿元,同比增长22.03%,占比达44.18%;芯片业务营收15.25亿元,同比增长29.00%,占比为12.73%;位置大数据业务营收1.14亿元,同比增长17.98%,占比为9.51%;自动驾驶业务营收0.59亿元,同比增长71.89%,占比为4.92%。随着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公司收入结构从以导航业务单条业务线向多业务协同均衡发展转变,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奠定了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1.3定增40亿元:发力自动驾驶、芯片及大数据

年2月,四维图新完成40亿定增。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3.2亿股,募集资金总额40亿元,发行对象包括外资投资巨头、国内整车企业、国有资本投资平台等16家机构和个人。扣除发行费用后,计划投资于智能网联汽车芯片研发项目、自动驾驶地图更新及应用开发项目、自动驾驶专属云平台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其中,智能网联汽车芯片研发项目拟投资总额16.40亿元,拟投资自动驾驶地图更新及应用开发项目10.91亿元,拟投资自动驾驶专属云平台项目7.35亿元。

本轮募资将成为四维图新“智能汽车大脑”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随着最近5G网络的应用落地,汽车智能化推进不断加深,为了积极应对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四维图新推出了“智能汽车大脑”战略,通过借助产业伙伴间的投资资金,加大公司技术创新和研发实力,打造高精度地图、高精度定位以及车规级芯片等核心业务的高壁垒,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完善公司在自动驾驶产业的战略布局。

智能网联汽车芯片研发项目。四维图新将开发面向不同市场的SoC芯片,其中包括智能座舱芯片、车联网芯片、高阶智能座舱芯片、和视觉处理芯片等。

自动驾驶地图更新及应用开发项目。该项目是面向自动驾驶产业领域的自动驾驶地图更新及应用的开发。本项目建设基于高精度地图的HDMS,包括自动驾驶信息数据库、服务平台、服务体系,最终实现自动驾驶地图数据的获取、上传、分类、清洗、矢量化、差分、更新、发布等功能,并实现地图数据实时在线处理及服务功能。

自动驾驶专属云平台项目。该项目是公司开拓的新产品线,通过此前在自动驾驶领域已积累的技术、数据和行业经验进行产品化和云化,为车厂及其他行业客户提供自动驾驶专属云。可为车厂提供自动驾驶仿真测试服务、自动驾驶测试数据集、自动驾驶服务研发平台以及自动驾驶专属云平台搭建服务。

2战略聚焦自动驾驶和芯片

2.1自动驾驶:Tier1服务能力实现突破,成长可期

公司高级辅助驾驶及自动驾驶业务主要包括提供ADAS地图、HD地图、合规存储及托管、自动驾驶云、自动驾驶仿真、高精度定位及融合定位、可面向全场景的全栈式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等。截止年6月末,公司ADAS数据主干网络道路里程覆盖全国公共开放可通车道路,具备亚米级精度及小时级更新发布能力,可实现与第三方基础导航数据在导航及ADAS功能上的无缝切换和在线离线无缝对接。HD地图数据实现重点城市主要开放道路覆盖,支持全国高速道路及城市快速道路全部32万公里数据的周期性更新及发布,满足L2~L4自动驾驶、5G/C-V2X、高速公路列队跟驰、自动驾驶仿真测试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此外,在相关政策以及市场需求推动下,公司在数据合规服务以及全栈式解决方案上进展可喜,有望成长为公司业务新增长极。

2.1.1汽车数据监管趋严,数据合规服务需求增加

伴随《数据安全法》、《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等汽车数据安全、联网安全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密集发布,国家对于汽车数据、联网数据商业化运作的监管日趋严格,催生车企的汽车数据合规管理等需求。

L2+级数量提升,推动合规服务市场空间增长。在未来2-3年内,L2-L3车型仍将是主流自动驾驶车型。据CAICV联盟数据显示,年1-8月,我国智能网联乘用车(L2级)总销量为.6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20.9%,比重较年的15%提升5.9个百分点,其中销量靠前的车厂有一汽、广汽、上汽、长城汽车、特斯拉等,特斯拉L2渗透率最高(%),沃尔沃、一汽丰田、领克的L2级渗透率均超过70%。年全年,我国L2级智能网联乘用车累计销量.2万辆,市场渗透率达到了15%。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其中智能网联的目标是:到年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到年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年11月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将智能网联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发展期-年、推广期-年、成熟期-年,并提出到年PA级和CA级新车将达到50%,到年超过70%。根据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预测,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在年将达到亿美元,-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2.3%。

公司在数据合规业务上优势显著,接连签下多个订单。年,公司分别与沃尔沃、戴姆勒签约。公司与沃尔沃汽车签署自动驾驶相关服务协议,未来三年内,将为沃尔沃汽车的自动驾驶功能开发验证平台进行环境搭建,并为其提供自动驾驶相关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合规服务。公司将对戴姆勒在国内的自动驾驶平台进行系统搭建和集成,并在未来3年内负责该平台的数据管理服务,同时通过该平台为戴姆勒集团在国内销售的未来3年内量产的乘用车提供数据处理等服务。此外,在工信部的支持下,公司牵头完成车联网数据安全监测溯源平台。平台面向车联网数据安全综合管理、数据资产分级分类、行业数据安全治理等需求,梳理出车联网14种典型业务场景,识别22类数据安全风险,覆盖多维场景的车联网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监管与追溯能力的云-管-端综合管理服务能力。

收费模式:平台搭建费用+服务费模式。一般情况下,公司将为车企搭建自动驾驶平台,并为其提供自动驾驶相关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合规服务,收取一次性平台搭建费用与后期数据运营服务费,已签约车企包括沃尔沃、戴姆勒等公司。服务费模式将为公司带来持续稳定收入,且随着自动驾驶车型销量以及数据流量的增加,收入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随着车联网数据安全制度不断完善、L2级乘用车数量不断提升,汽车设计、生产、销售、使用、运维等过程中涉及的数据处理、数据管理等合规服务需求有望催生汽车市场新增量。

2.1.2全栈解决方案成长可期,落实Tier1身份

面向不同等级的自动驾驶前装量产需求,公司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提升自动驾驶软件、硬件及全栈式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场景应用能力,已形成产品矩阵,并具备了可面向全场景的自动驾驶软硬一体解决方案Tier-1服务能力。其中,面向L2以下级别,可以实现AVM(AroundViewMonitor,全车监视系统)、DMS(DriverMonitoringSystem,驾驶员行为监测系统/驾驶员疲劳监测系统)等ADAS功能。面向L2及以上级别,可以支持量产车型实现AEB(AutonomousEmergencyBraking,自动紧急制动)、ACC(AdaptiveCruiseControl,自适应巡航控制)、HWA(HighWayAssist,高速公路辅助)、APA(AutomaticParkingAssist,自动泊车辅助)、TJA(TrafficJamAssist,交通拥堵辅助)等。面向L2.9级别,可以支持量产车型实现NOA(NavigateonAutopilot,领航辅助驾驶)、CCP(CityCruisePilot,城市巡航)、AVP(AutonomousValetParking,自动代客泊车)等。面向未来L3及以上级别量产场景,正在加速推动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软硬件一体化研发进程。

公司积极推动与多家国内外头部车厂及潜在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并获得了面向未来的量产订单。年8月,公司首次以Tier-1身份成为凯翼汽车多级别自动驾驶系统定点供应商,将为其量产车型提供包括泊车域、行车域在内的L0到L2.9级自动驾驶软硬一体全栈解决方案。面向具有自动驾驶系统需求的传统车企及造车新势力,以及数据安全政策环境带来的平台建设需求,公司自动驾驶全栈式解决方案有望得到快速发展,为公司贡献更多业绩增量。

预计年我国高精度地图市场规模将达32亿美元,四维图新目前市占率为21.6%。高精度地图相比于普通导航电子地图具有高精度、高动态、多维度等“两高一多”的特点,在无人驾驶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随着产业政策的推进及技术的不断革新,高精度地图产业有望快速发展。据易观分析数据显示,年我国高精度地图潜在市场规模为6.40亿美元,到年预计达到32亿美元。IDC数据显示,年中国高精度地图市场集中度较高,前四名分别为百度、四维图新、易图通和高德,市占率分别为28.07%、21.61%、16.15%和13.07%。

截止年6月末,公司基于高精度地图的人车共驾导航完成功能开发,3D驾驶场景、车道级规划及安全提醒等功能进入实车联调阶段。自动驾驶仿真云平台初步完成2.0版本升级,进入全面调优阶段。公司基于高精度地图及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高精度融合定位方案已经获得多个OEM量产订单,并进入项目交付阶段。面向智能汽车自动驾驶域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座舱域+自动驾驶域的跨域应用需求,公司对SD、ADAS、HD、ParkingMap等数据进行全面整合,积极打造One-Map支撑能力,致力于为用户出行提供更优的使用体验。

公司基于差分的高精度定位产品主要由子公司六分科技负责,其覆盖全国的地基增强网络已经完成+参考站建设,基于地基增强系统的“网-云-端”差分数据、高精度定位引擎等产品结构进一步完善,并在大众消费、共享出行、商用车、乘用车等领域获得量产订单。

高级辅助驾驶及自动驾驶营收快速增长,毛利率保持高位。公司自年单列高级辅助驾驶及自动驾驶业务后,收入持续增长但较为不稳定,年增速约90%,年增长约24%,年收入同比几乎翻倍并突破1亿元,年实现收入1.07亿元。年上半年,由于商业化进程加速,同比实现71.89%增长,业务收入0.59亿元。(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2汽车电子芯片:全方位布局,静待业绩释放

四维图新芯片业务主要由旗下杰发科技研发运维,专注于汽车电子芯片设计,提供多方位芯片解决方案。目前主要芯片产品包括IVI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芯片、AMP车载功率电子芯片、MCU车身控制芯片,TPMS胎压监测芯片等。H1,芯片业务已逐步从后装市场过渡到前装市场,并开始商业化落地。

2.2.1汽车电子芯片行业状况介绍

全球汽车电子芯片市场规模达亿美元,MCU占比达30%。传统汽车电子芯片主要适用于发动机控制、车身、电池管理、车载娱乐控制等局部功能。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应用处理器(IVI、MCU等)、功率半导体(AMP、IGBT、MOSFET等)、传感器芯片(TPMS等)及分离器件等。ICVTank公布的数据显示,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亿美元,同比增长10.7%,汽车芯片市场规模逆势上涨。从产品类别分布来看,年ICVTank数据显示,微处理器和模拟电路占汽车芯片的比重最大,分别为30%和29%;传感器和逻辑电路的占比分别为17%和10%,分立器件和存储器的占比均为7%。

年中国汽车电子芯片市场规模达.4亿元,MCU占比为27%。年,中国汽车半导体市场依旧保持稳定,达到.4亿元。年我国汽车电子芯片市场中功率半导体以及MCU所占份额分别占24%与27%。

年中国MCU市场规模将达亿元,汽车电子与工业控制应用需求增长最快。IHS数据显示,-年间,中国MCU市场CAGR为7.2%,是同期全球MCU市场增速的4倍,年中国MCU市场规模达.8亿元,预计年市场规模将超过亿元,增速仍将领先全球,年将达亿元。IHS数据还显示,年中国MCU应用市场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计算机网络、汽车电子、IC卡,以及工控等领域,市场占比分别为26.2%、19.3%、15.2%、15.2%和9.6%。其中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应用对MCU的需求增长较快。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以及智能化率的提高,预计汽车电子为相对其他应用领域增长较快的MCU应用市场。

汽车电子芯片行业市场格局较为稳定,CR5占比达50%。国外企业领先于中国企业,年恩智浦、英飞凌、瑞萨、德州仪器和意法半导体保持汽车半导体厂商的前5名,市场份额合计占比达50%。

消费芯片巨头进军智能汽车电子芯片,国内企业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IGBT等功率芯片。随着ADAS、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兴起,智能汽车对芯片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激增,传统的汽车电子芯片已无法满足高速、高数据量的运算任务。汽车智能化带动了汽车半导体的数量与性能需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高通、英伟达、英特尔、三星等消费芯片巨头也纷纷涉足汽车芯片市场,许多企业通过行业收购等方式快速进入汽车芯片市场并取得优势地位。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作为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之一的IGBT等功率半导体市场也主要由国外企业占领,而国内比亚迪、中车、华为等也在加紧布局IGBT,但国与国外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年,国内IGBT市场英飞凌市占率58.2%,比亚迪占比18%,斯达半导体占比1.6%。

2.2.2杰发科技:四大汽车电子芯片模块全覆盖

杰发科技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专注于汽车电子芯片设计的公司。合肥杰发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杰发科技”)前身为台资联发科的汽车电子事业部,主攻CARAP系统芯片生产销售。年,杰发科技成立,为联发科全资子公司,同年推出第一代车载导航芯片。年,四维图新出资38.75亿元高溢价收购杰发科技,同年公司推出汽车音频功放产品。年,推出车规级MCU芯片,是国内首颗32位车规MCU芯片,打破了车规MCU芯片领域国外完全垄断的局面,已被多家客户导入和量产。年,推出智能座舱SOC芯片,获AEC-QGrade3验证通过;发布国内首颗自主研发的车规级TPMS全功能胎压芯片,也已于年11月量产。年3月,智能座舱SOC芯片AC实现正式装车量产。杰发科技凭借后装市场占据优势,与在前装市场行业地位领先的四维图新互补,互相提升对方在前装、后装市场的竞争力。预计未来ADAS芯片等多款新产品也将陆续投入市场,逐步打开我国汽车自主芯片行业的发展局面。

产品覆盖汽车芯片四大细分板块,打造全球顶尖供应链体系,累计出货量超万套。公司历史十年专注汽车电子芯片研发与销售,产品覆盖汽车半导体领域的微控制器MCU、功率半导体(AMP车载功率芯片)、传感器(TPMS胎压监测芯片)以及车载信息娱乐等四大细分领域。公司在合肥设立总部负责芯片设计,在深圳设立市场运营团队,上海团队为芯片设计及验证,武汉则是算法团队(音频及视频算法等)。同时,鉴于车规级产品的高要求,公司打造了全球顶尖的供应链体系:前装部分,将芯片出售给tier1厂商,如华阳、德赛等厂商将零部件供给整车厂;后装部分,公司直接出货给飞歌、恒晨、路畅等企业,之后到终端客户。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芯片是公司优势产品,也是公司芯片业务目前最大收入来源。目前,公司IVI车载娱乐产品已涵盖包括信息娱乐/智能座舱芯片及自动驾驶芯片等,在IVI后装市场市占率已经达70%。同时,在IVI算法的核心组件SoC芯片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车规级高性能SoC芯片已于年6月获德赛西威的订单。此外,公司率先推出国内首颗自主研发可量产的车规级MCU芯片。杰发科技研发团队自年开始研发车规级MCU,历时三年于年率先推出国内自主研发的首个达成量产的车规级32位MCU芯片—ACX,成功打破国外多年垄断格局。年,公司车身控制MCU芯片产品已被数十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导入终端产品设计并量产,第二代车身控制MCU芯片一经推出即实现快速量产。第一代TPMS胎压监测芯片逐步在客户端量产出货,订单量不断攀升。新一代车联网芯片已实现大规模量产出货。公司AMP功放芯片亦得到市场广泛认可,第二代AMP芯片已经量产流片,部分客户已完成产品导入设计及量产。年,座舱IVISOC芯片累计出货超过万套,车规MCU累计出货数百万颗,功率器件AMP芯片累计出货超过百万颗。

芯片业务逐步过渡到前装市场,SOC芯片AC已实现量产。年3月,杰发科技AutoChips智能座舱SOC芯片AC实现正式装车量产,支持Linux、Android、LinuxAGL、AliOS等多种操作系统,内置有线CarPlay、无线CarPlay、HiCar,自有成熟蓝牙协议栈,自有AVM环视算法,能够提供Turn-Key成熟交付方案。AC细化为4个产品系列,支持一芯多屏、导航、娱乐、AVM环视等功能,涵盖从LinuxDA到入门级智能座舱等不同产品形态需求。根据佐思汽研,继AC之后,杰发科技AutoChipsAC和AC已进入研发阶段,公司在座舱芯片领域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芯片业务营收有所回升,毛利率有所下滑。公司年通过收购杰发科技进入芯片赛道,当年实现营收5.17亿元,年同比增长12%至约5.79亿元,营收下滑约3.04亿元。由于全球汽车销售市场遭遇下滑拐点,国内整车市场整体销量也呈现下滑趋势,公司芯片业务承受较大价格压力,芯片毛利率从年的57.06%下降到年的54.39%,年下降到51.35%,年,毛利率回升至56.27%。年上半年芯片出货量较上年同期增加29%,但汽车电子芯片供应紧张以及原材料价格增长等仍然给公司芯片业务造成较大影响,毛利率降至51.83%。

3传统业务稳步发展

3.1传统导航:稳居前装市场龙头

3.1.1预计年中国车载导航电子地图市场规模将近80亿元

汽车市场逐步回暖,产销量增长。工信部数据显示,年12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万辆和.6万辆,产量同比增长2.4%,销量同比下降1.6%;1-12月,产销分别完成.2万辆和.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汽车销量回暖将促使车载导航电子地图市场增长恢复。

我国车载导航电子地图市场规模有望达77.6亿元,前装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受益于新车装配率的提升和乘用车销量的快速增长,我国车载导航市场以及车载导航电子地图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前瞻研究院数据,年我国车载导航电子地图市场规模达到42.02亿元,预计年将达77.6亿元。从前后装比例来看,车载导航前装市场份额在不断提升。博思数据显示,年以来我国车载导航前装市场出货量及占比不断提升,年前装市场出货量为.2万部,前装份额达21.7%。随着车联网及自动驾驶行业的快速发展,及车厂对安全性要求的提高,预计车载前装导航份额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3.1.2四维图新导航收入不断增长,前装市占率稳居第一

国内前装车载导航市场四维图新市占率38.55%,排名第一。易观数据显示,年第2季度中国前装车载导航市场出货量为84.60万台,环比下降4.60%。其中,四维图新、高德、易图通分别以38.55%、31.50%和22.97%占据中国前装车载导航出货量市场份额前三位。

四维的导航业务主要包括地图数据、数据编译及导航软件等三大模块。地图数据产品,涵盖点要素产品、道路要素产品、语音与图形产品、多模态导航产品及服务型产品等。主要包括基础地图产品、高精鲜地图、三维地图、卡车地图、停车场地图、小区/景区精细化地图、室内地图、新能源充电站充电桩等数据型产品,高速收费信息、车辆限行限号、道路施工信息等在线服务型产品,行人导航、卡车导航、停车场内导航、商业综合体/楼宇室内导航、公共交通导航等支持多模态导航数据产品与服务。公司自年推出中国商用导航电子地图产品,经10余年的创新与积累,其定制化数字地图产品全面服务于全球领先的汽车OEM厂商、政府机构、消费电子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客户。

数据编译服务,主要是指将原始地图数据按照不同的需求,经过数据处理和格式转换,经过严格的逻辑检查和测试验证,满足客户的应用和使用需求。公司作为中国最早开展NDS数据标准开发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NDS编译、测试和出品流程,以中间数据库格式d-Hive为中心,实现NDS、RDF、GDF等各种数据格式的编译转换。面向全球客户的不同需求,定制化的地图全量或基于NDS图幅(tile-based)的在线快速更新服务及解决方案可以满足HD等高精度地图更新需求,低成本编译产品GenNDS向上可支持传统导航及ADAS地图应用。

导航软件及服务,主要是指提供导航引擎软件,支持混合导航、大数据智能动态路径规划、基于多种传感器的高精度混合定位、导航数据增量更新及日更新、自然引导的语音播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语音控制及语音智能搜索等功能,可满足国际、国内主流车厂以及移动出行服务商的深度定制化需求和从云到端的一体化场景应用需求。年,公司新一代AR导航能力已在多个车厂合作项目中落地,与京东方等生态伙伴共同打造的AR-HUD解决方案正式发布。

导航业务收入恢复增长,毛利率持续保持高位。公司导航业务收入受汽车行业波动影响较大,年全国汽车产销量整体下滑等因素带动公司导航业务收入较17年下降了17.64%;年,公司加大新产品研发和扩展营销渠道、客户合作粘性进一步增强,全年导航业务收入8.31亿元,同比增加7.23%;年受疫情影响,国内汽车销量不断下行,地图订单量减少导致收入下滑。毛利率方面,随着导航产品销量不断增加,规模优势显现,此外,地图编译等高毛利率的细分模块收入增加,从而导致导航业务整体毛利率不断提升,从年的87.65%提升至年96.56%,H1毛利率达98.00%。年上半年,随着汽车市场回暖,汽车产销同比增加,公司导航业务收入有所增长,实现营业收入3.28亿元,同比增长22.5%,毛利率98%。

3.2智能网联:乘用车+商用车智能网联全覆盖

公司智能网联业务主要包括乘用车联网、商用车联网及动态交通信息产品及服务。其中,乘用车联网业务已实现分拆,主要由公司参股子公司四维智联负责;商用车联网主要为车主司机、物流企业、车厂、车后市场服务提供商等产业链各环节参与者提供科技赋能,由旗下子公司(公司持股43.68%)中寰卫星运营。

3.2.1商用车智能网联:国内商用车联网市场,中寰卫星市占率达70%

商用车联网具体可分为“前装车联网”和“后装车联网”。其中“前装车联网”是指主机厂在生产整车时将车联网工作所需的主机、车载-TBOX、手机APP及后台系统等设备配备好形成的车联网体系,通常由整车制造商自建或合作共建;“后装车联网”则主要由运营服务商或技术服务公司负责。商用车智能车联业务可分成智能终端,智能车联云平台,用户APP/Portal三大逻辑模块。这三大模块相辅相成帮助主机厂实现内部数字化转型,以用户为中心,打通整车厂内部业务流,感知车辆全生命使用场景和用户需求,通过商用车车联网产品矩阵,形成整车厂、经销商、车队、司机之间的链接交互通道,为后续技术赋能奠定基础。

我国商用车联网处于“人车交互”阶段。车联网可分为三个阶段:1.0阶段的“基础连接”、2.0阶段“人车交互”、3.0阶段“车车交互/万物互联”。目前,我国商用车联网已从1.0阶段的“基础连接”,发展到目前2.0阶段的“人车交互”为核心,正在逐渐向3.0阶段的“车车交互/万物互联”发展。

我国商用车联网潜在市场价值达1.02亿元,预计年商用车联网市场规模达亿元。目前我国商用车联网正在经历从“政策监管驱动”向“市场需求驱动”逐步转型,商用车利润来源不断向后市场转移。相比乘用车,商用车车联网盈利模式更为清晰,从商用车全生命周期管理角度来看,车联网对TCO(总拥有成本)潜在成本优化空间巨大。目前,国内多家制造商已开始布局前装车联网,如一汽解放、东风、重汽、陕汽、福田等大型车企,其策略多与物流平台、技术型企业进行合作。对比北美、欧洲等成熟市场发展经验来看,中国商用车车联网市场在单车价值等方面仍有较大增长空间。罗兰贝格数据显示,中国商用车联网总体TCO潜在市场价值达1.02万亿,预计年中国商用车车联网硬件及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亿元。

公司商用车辆业务主要由子公司中寰卫星研发运维。中寰卫星成立于年,由中国卫通、中国四维、北京卫星电信研究所共同投资组建。年4月,公司随中国卫通重组进入航天科技集团。年3月,经航天集团批准,四维图新首次对中寰卫星增资,成为控股股东,年12月再次收购大股东所持37.4%股权。目前,中寰卫星成为四维图新控股子公司,是四维图新旗下商用车智能网联技术服务高科技企业,四维图新持有47.88%股权。年5月,中寰卫星与一汽解放、一汽创新基金、罗思韦尔、知行家共同出资设立鱼快创领智能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持股35%,五家公司将进一步开展商用车联网业务,共同开拓商用车后装市场。

中寰卫星致力于成为全国领先的北斗商用车智能联网服务运营商。公司产品布局商用车车联网平台、智能副驾、智能金融保险、托托新物流、智能网联大数据产品及智能硬件。同时,推出寰游天下供应链服务平台,将业务运作流程线上化,实现运输全过程可视化管理,降低协同成本,提升企业运转效率和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公司已为8家主流商用车厂制定商业化智能网联服务方案,由公司智能网联技术产品服务运营支持的商用车已超过万,国内商用车联网领域市占率达70%。

3.2.2动态交通信息产品及服务

四维图新动态交通信息产品及服务主要是基于自身海量的动态交通大数据优势,通过专业大数据及AI处理技术,自主研发的多源数据处理模型,每分钟可生成发布全国个城市实时路况信息,其中车规级城市达多个。依托高频GPS数据源以及独有的处理模型,具备提供真正基于真实路况拥堵的位置表达的米级路况和多城市封闭道路分方向路况的商用能力。可提供交通路况服务、多类型高质量交通事件服务、城市限行服务、动态停车场服务、动态充电桩服务、实时道路天气服务、在线路径规划等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领域客户的应用和高精度、高鲜度定制化需求。交通路况服务具体涵盖实时路况、精细化路况、分方向路况、路况简图、路况预测、历史路况。

车联网业务营收增速不断提升,毛利率有所下滑。公司自年披露车联网业务收入以来,除年受汽车市场影响有所下滑外,年开始营收增速不断提升,年实现收入7.69亿元,同比增加10.36%,H1公司车联网业务收入增长的同时投入规模也有较大增加,但其利润贡献较低,车联网业务实现收入5.29亿元,同比增加22.03%。毛利率方面,-年车联网业务毛利率不断提升,由53.01%提升至53.54%,-年,由于商用车联网业务销量增长,终端设备成本大幅增加导致整体车联网业务毛利率下滑,H1毛利率下滑至20.80%。

3.3位置大数据:从位置大数据角度解决行业痛点,服务行业客户

MineData位置大数据平台孵化于四维图新集团内部,是将旗下所有子公司、所有产品线数据和合作伙伴数据进行充分整合,通过自身数据、算法和技术优势推出的位置信息SaaS平台。

打破数据孤岛,从位置大数据角度解决行业客户痛点。公司自年开始,积累了近20年全国高品质道路适配、图新数据,同时,自动驾驶地图也采集了超30万公里全国高速道路高质量点云数据,加之覆盖全国的合作伙伴数据和用户贡献数据,至年6月四维数据总量已超过4PB,并且每天规格化数据增长量达2.8TB。随着车联网、自动驾驶等业务快速发展数据规模增速将更加迅速,但各个领域之间“信息孤岛”效应日益扩大。为打破孤岛并满足各板块之间的位置信息需求,年6月四维图新正式推出“MindData”位置大数据平台,主要由旗下子公司世纪高通负责。此后MindData大数据平台在交警、公安、规划、电信、保险、物流、车厂等多个领域开展项目,如世纪高通研发并相继推出的针对不同行业应用特点的平台型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交警大数据平台、车辆大数据分析平台、警用公众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标准地址库平台、智绘城市规划平台等,通过帮助用户发掘数据蕴涵的价值,提升业务信息化管理水平,从位置大数据的角度解决了用户痛点。

MineData从1.0到3.0,由最初的行业赋能,扩展到行业间的跨界与融合,再延伸到现在的精细化服务理念,不断加深位置大数据与行业间结合程度,解决行业痛点,催生更多行业价值。

年7月,公司推出MineData3.0版本。相较2.0版本,3.0版本从数据管理、可视化能力以及核心算法等多个层面进行了再次全新升级,包括三维可视化能力的再次突破,业务场景的精细化还原,以及位置服务能力的再度升级,3.0平台呈现出明显的精细化、智能化、一体化等特点。同时,平台还首次推出了全新的集数据、算法、计算、开发和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平台(MineStudio)。行业用户可通过开放平台(MineStudio),将业务需求从创意到落地快速实现,解决行业痛点和难点。并同步推出了交通、交警、保险、规划等系列行业整体解决方案。

位置大数据服务业务营收不断增长,毛利率持续保持高位。自年MineData推出以来,公司位置大数据服务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增速不断提升。年实现营收2.97亿元,同比增长23.70%;H1实现营收1.14亿元,同比上升17.98%。毛利率方面,-年毛利率保持在70%以上,H1,实现毛利0.90亿元,毛利率达78.91%。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在传统导航领域四维图新所处的龙头地位毋庸置疑,虽然时有新进者加入,但无论从产品性能、客户关系以及价格上都难以对四维产生威胁。但行业趋势正在发生变化,特别是特斯拉、蔚来等造车新势力加速无人驾驶时代的来临,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应用需求不断增强,促使车厂对高精度地图的需求增加,传统导航市场规模减小,高精度地图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当前中国高精度地图市场政策加速推动,外资图商进入困难,主要玩家以四维、百度、高德等三个国产高精图商为代表,其中静态地图能力各家差别较小,未来竞争的关键点将体现在后续动态更新升级的能力,数据积累丰富,运营能力强的公司将拥有优势,进而导致整个行业格局发生变化。

四维图新自成立以来历经多次行业变革,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和对政策的把握,公司对产业变化敏感度极强。当前,公司深耕高精度地图多年,也是接入国汽智联平台的唯一的高精度地图厂商,预计将享受技术先发优势和政策红利。且随着汽车数据安全监管趋严,数据合规服务及平台建设需求增加,公司数据合规业务、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等业务增量有望释放。另外,从政策上看,国家不断推动汽车电子芯片普及,叠加自主创新和国产化替代需求,汽车芯片市场增量可观,四维收购杰发科技后持续高研发投入,量产预期明显。因此,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公司将战略聚焦自动驾驶(包含高精地图、地图云化服务、解决方案等)和芯片(IVI、MCU、TPMS和AMP四条产品线)两大块业务,紧跟行业前进步伐,维持行业领先地位。

4核心优势:技术壁垒,股东复合,优质客户持续拓展

4.1优势一:二十年技术沉淀,先发优势明显

4.1.1潜心修炼内功,坚持高研发投入

规模化的专业人才梯队。由于导航电子地图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壁垒(需要长期技术研发、测试、验证等)。公司自成立之初,注重技术投入和专业团队建设。多年来,培养了一支具有十余年导航电子地图、汽车和互联网领域技术研发经验的专业技术团队,核心技术员工在汽车导航电子地图、测绘工程、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算法、芯片、微电子、半导体、大数据、汽车电子等领域具有丰富专业经验。截至年6月30日,公司总人数人,其中技术人员为人,较年底新增95人,重点领域为大数据、AI及芯片的技术人才。公司累计获得国内外专利授权个,著作权个。

技术成就硕果累累。公司持续高研发投入带来持续不断的创新成果和商业化应用。年,公司发布了中国第一个面向驾驶者的全国交通指数“四维交通指数”,同时,成功通过AutomotiveSPICE(汽车业界软件开发过程评估标准)能力成熟度3级认证,是国内首家通过此项认证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同时也是国际上第一家通过ASPICE组织级成熟度三级的地图厂商。年,公司在荷兰埃因霍温、美国硅谷设立研究中心及分支机构,完成老挝、柬埔寨的地图开发,将优质的数字地图服务推向海外,并与德国三大车厂、英特尔、Mobileye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年,成功通过AutomotiveSPICEMaturityLevel3(汽车行业软件过程改进和能力评估模型组织级成熟度三级)认证审核,成为全球汽车GIS软件和数字地图行业中唯一通过此认证的企业,与奔驰、宝马、长安福特等知名汽车厂商达成采购协议。年,自主研发国内首颗车规级MCU芯片突破国际厂商技术垄断。年,自主研发的国内首颗TPMS胎压监测芯片实现量产。年6月,公司旗下杰发科技与德赛西威签订车规级芯片SoC供货协议。

4.1.2参与制定技术标准,引领行业向前发展

在产业联盟方面,四维图新携手产业巨头建立联盟制定全球统一的高清地图标准。年5月,四维图新与HERE、日本IncrementP(IPC)/Pioneer以及韩国SK电讯公司,共同组成OneMap联盟,整合现有资源,制定全球统一的高清动态地图标准。随着联盟标准的制定和合作伙伴的增加,将会进一步提升公司在行业的内话语权。年8月,欧洲导航数据标准协会(简称NDS协会)官方发布,基于NDS.Live新一代地图数据标准的首个应用开发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将由四维图新、HERE、Elektrobit、NNG、以及均联智行五个协会成员,联合NDS技术组共同开发,共同推广NDS.Live新一代地图数据标准的使用。

与政府部门合作制定行业技术规范。四维图新作为国家测绘局创建的唯一专业从事测绘的国家级公司,与相关部门有着深入的合作。目前,国内高精度地图测绘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流程建设,均由四维图新与工信部等政府机构共同商定推进,公司在高精度地图领域技术以及产品标准上的优势较为明显。年,四维图新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年4月,四维图新参与制定的我国首次出台的自动驾驶相关的公路技术规范《公路工程适应自动驾驶附属设施总体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年,在工信部的支持下,公司牵头完成车联网数据安全监测溯源平台。(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4.1.3唯一入驻国家级智能网联平台——国汽智联的高精度地图厂商

成为国汽智联唯一高精度地图厂商。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国汽智联”/CICV)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及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于年3月共同发起筹建,致力于聚集国内外高端专业人才,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提升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其股东单位均为整车、零部件、信息通信领域的国内外领军企业和科研机构,股东包括一汽、东风、长安、广汽、上汽、宇通、金龙、江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启迪云智、浙江亚太、上海保隆、德赛西威、四维图新、新通达、北斗星通。国汽智联下设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其长期使命是支撑智能网联汽车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标准,提升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及相关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四维图新作为国汽智联股东中唯一高精度地图厂商,有望在未来中国智能网联产业发展中赢得先机。

4.2优势二:股东跨界融合,资质+资本多方助力

4.2.1股权分散,无实际控制人,无控股股东

公司原控股股东为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四维”),年6月,中国四维向腾讯产业投资基金转让其所持的万股(占总股本的11.28%)股份,转让完成后中国四维和腾讯产业基金成为公司前两大股东,分别持股12.58%和11.28%,而中国四维所享有的表决权已不能对公司股东大会决议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公司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除去独立董事3名,其余6个非独立董事席位由中国四维、深圳腾讯投资、公司经营管理层三方平均分配,中国四维不再是公司控股股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也不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后经多次股权稀释,截至到年2月26日,中国四维与腾讯产业基金为公司前两大股东,分别持股8.61%和4.59%。

4.2.2股东跨界融合,提供资质和资本助力

央企国资背景获得资质便利,推高行业壁垒。中国四维于年由中国测绘局创建,专业从事测绘工作,其原为中国卫通全资子公司,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卫通并入航天科技集团(国务院直属央企),中国四维实控人成为航天科技集团(持股89.%)。脱胎于中国测绘局及央企国资背景使得四维图新拥有国家安全领域的地图测绘资质、参与国家级地图标准制作、商业化开发及获得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机会。年,国家测绘局发布《导航电子地图制作资质标准(试行)》,方案仅允许获得“甲级导航电子地图制作资质”的企业开展高精度地图采集绘制工作。而四维图新于年成立之初就获得甲级测绘资质,是中国最早获得该资质的企业(截至.11全国已有28家)。

目前,公司拥有导航电子地图制作资质和互联网地图服务资质,并已通过InternationalAutomotiveTaskForce(国际汽车工作组)认证审核和AutomotiveSPICEMaturityLevel3(汽车行业软件过程改进和能力评估模型组织级成熟度三级)认证审核,是全球汽车GIS软件和数字地图行业中第一家同时具有甲级测绘资质和汽车行业权威认证资格的企业。年,面向更高等级的导航及定位服务需求,公司高精度地图工具链通过ASPICECL3级认证(汽车行业软件过程改进和能力评估模型三级)认证,是全球首个且是至目前唯一一个高精地图行业的ASPICECL3认证。

腾讯互联网基因,提供流量与资本助力。年,腾讯战略入股公司,使得公司能获得互联网技术支持,以及腾讯庞大的用户流量,为公司产品推广带来动力。公司利用服务于互联网客户的难得机遇,对产品快速迭代、快速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公司本身也在加速转型,积累以位置为核心的多源动态海量数据,学习互联网巨头的最佳实践,进一步扩展行业及周边生态,整合跨界资源,推动业务创新。面向互联网信息服务和车联网服务,公司已经通过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简称ICP)续期认证和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经营许可(简称EDI)认证,并获得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含传统IDC业务、互联网资源协作IRCS)经营许可。目前,公司已与滴滴、腾讯、华为、Here建立了良好的全面合作关系。

4.3优势三:客户稳定优质,行业生态初现

围绕长期稳定的优质客户、合作伙伴构建行业生态。目前,公司拥有名员工,在荷兰、日本、美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地均有研发中心和业务拓展中心。公司合作伙伴和客户涵盖乘用车、商用车、系统商、互联网、政企、高校等领域。在车企方面,公司的合作伙伴包括德系汽车公司如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等,日系汽车公司如丰田、马自达、雷克萨斯、铃木等。无论是在商用车还是乘用车业务方面,四维图新的合作伙伴基本覆盖了目前市面上的主流车企。在互联网公司方面,四维图新也与腾讯、滴滴、华为、京东以及亚马逊等公司建立了伙伴关系,进一步布局车联网大数据金融服务、自动驾驶服务等业务,以抢占市场先机。除此之外,HARMAN,BOSCH、DENSO等知名系统商也是四维图新的合作伙伴。

5盈利预测

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导航、车联网、芯片、自动驾驶和位置大数据服务及其他业务等。各部分业务收入假设如下:

导航业务:导航业务是公司传统业务,目前公司在导航领域市占率约40%,稳居行业龙头,但随着行业特斯拉等造成新势力引领的自动驾驶时代来临,传统导航业务受到冲击。预计21-23年该业务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20%,5%,-5%。

车联网业务:目前公司商用车联网市占率达70%,随着重卡市场增速稳定,公司车联网平台有望向轻卡市场不断拓展,进一步提升市占率。预计21-23年该业务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48%,32%,20%。

芯片业务:汽车电子芯片是公司重点投入方向,目前公司四大芯片产品线均已实现量产,年由于受疫情及原材料短缺影响,市场增长不及预期,但市场需求仍在,预计23年将逐渐放量。预计21-23年该业务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25%,20%,35%。

自动驾驶业务:随着国汽智联的成立以及未来L2.5级别轻度高精地图的普及,公司成为高精度地图领域唯一接入的图商,未来在自动驾驶领域公司将享受先发优势和政策红利。预计21-23年该业务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95%,80%。

位置大数据服务业务:位置大数据业务是公司特有的业务,凭借多年来在国内地图数据的积累和数据服务能力的提升,满足G端客户需求能力不断增强;同时随着智慧城市、智能交通行业发展加速,位置大数据服务市场需求量增加,公司订单量稳定增长。未来几年此业务将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预计21-23年该业务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20%,40%,30%。

其他业务:其他业务主要是房租收入及部分表外子公司的房地产租赁收入。未来几年此业务将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预计21-23年该业务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

毛利率假设:

导航业务:公司深耕导航业务多年,产品技术成熟、业务体系完备,毛利率保持稳定,预计21-23年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95.30%、96.00%和96.30%。

车联网业务:随着公司在车联网市场的不断开拓,车联网业务日益成熟,商用车辆市占率保持稳定,预计毛利率将逐渐回升。预计21-23年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6%,49%,53%。

芯片业务:公司芯片业务主要是IVI产品创收,随着IVI市场萎缩,行业竞争加剧,降价成为行业趋势,导致芯片业务毛利率下降,但随着其他三款芯片产品投入市场预计后期毛利率将有所回升。预计21-23年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4%,57%,60%。

高级辅助驾驶及自动驾驶业务:从行业平均水平来看,高精度地图及自动驾驶等业务毛利率保持高位。预计21-23年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99.37%、99.38%、99.54%。

位置大数据服务业务:位置大数据服务业务主要针对G端客户,毛利率较为稳定。预计21-23年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5.00%、75.60%、76.00%。

其他业务:根据公司历年年报数据,预计21-23年其他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5.00%、46.00%、48.00%。

费用率假设:

按照公司规划,公司将持续推进高精度地图相关业务整合、加大芯片业务研发及位置大数据服务业务拓展,研发费用支出将较为稳定,但公司管理模式、销售渠道等已经成熟,相关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将下降。随着公司收入稳定增长,预计整体费用率将呈现出逐渐下降的态势。综上,预计21-23年营收分别为29.23、38.43和49.7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9、3.19、5.42亿元,增速为.2%、.6%和69.8%。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