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是科教大省
武汉是大学之城
学霸扎堆,人才辈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武汉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发挥各自学科优势
积极投身科研攻关
还有一些高校正在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他们都在为打赢这场
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全方面支持!
@图片来自长江日报
▼
武汉大学
▲
连续三年为援鄂医疗队员
开设赏樱免预约通道
3月8日,武汉大学发表联名信表示,从明年开始,连续三年为援湖北医疗队员以及湖北省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和家人开设免预约赏樱绿色通道,并尽可能提供好赏樱服务。
资助医务人员子女
每人元关爱资助
为感谢湖北省和援鄂医疗队一线医务人员为湖北疫情防治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在校友珞珈白衣天使爱医基金的大力支持下,武汉大学决定:
对年通过高考录取到武汉大学的投身湖北省疫情防治一线的湖北和援鄂医务人员子女,给予每人元的关爱资助。
研发撒网式检测病毒方式
阳性检出率提升四成多
针对新冠病毒传统核酸检测阳性检出率低的问题,武汉大学联合团队创新性开发了纳米孔靶向测序检测方法(NanoporeTargetedSequencing,NTS),能大幅提升阳性检出率,并能实现当天同时检测新冠和其他10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并监测病毒突变。
图:医院利用NTS进行检测
医疗机器人服务雷神山
武汉大学还在学科交叉助力抗疫方面,做了很多尝试。
医院,机器人“小珈”已经忙碌了几天。医院物资的智能配送,承担递送化验单、送药、送餐进隔离区以及回收被服和医疗垃圾等工作。
项目技术总工张良培教授介绍,它能自主规划最优路径、自动绕开障碍物、自主充电,可以24小时工作,极大减少了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区的频次,降低了前线工作人员的风险和负担。
新冠肺炎CT影像人工智能处理系统
AI不到两秒识别CT影像
张良培教授团队还与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杜博教授团队,医院放射科查云飞主任的团队通力协作,开发出一套新冠肺炎CT影像人工智能处理系统。
这套系统新冠肺炎检出的敏感性达到97.6%,初筛普通型和重型患者的准确率达到91.5%,检出新冠肺炎CT影像病变平均只需耗费1.33秒。
这套医院放射科应用,大大降低了医生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医院放射科主任查云飞教授正在使用该智能系统进行精准诊断。图片来源:依图科技
▼
华中科技大学
▲
28个科研团队同步攻关
经费投入“上不封顶”
华中科技大学是一所工科、医科优势突出的综合性、研究型重点大学。目前,学校已组织3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科技攻关专项”应急项目。该校表示,科研经费投入上不封顶。
目前该校科研投入28个科研单位(医院),重点团队有24个,包括研究医疗诊断和人工智能的有6个,公共卫生和治理3个,药物研发11个、疫苗研发2个、法律法规2个。
“同济咖啡”“协和红茶”
中西结合抗疫效果显著
“同济咖啡”“协和红茶”可不是饮品,而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分别推出的,新冠肺炎的预防和轻症的有效中药。
“同济咖啡”是金叶败毒颗粒,年“非典”期间用于SARS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预防效果,被国外友人誉为“同济咖啡”。此次抗击新冠肺炎它再次发挥了重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目前团队正在做进一步的开发。
图:“同济咖啡”金叶败毒颗粒
“协和红茶”是协和1号和协和2号中药复方,1号方用于预防,2号方用于早期治疗。该药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症状、缩短平均住院日,改善食欲,同时避免了新冠肺炎病人转重症,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目前已面向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发放3万余袋,在保护医务人员安全方面疗效显著。
图为:“协和红茶”协和1号和协和2号中药复方
新型人体测温红外热像仪
0.3秒完成车内人员测温
华中科技大学校门口设置了一台人体测温红外设备,不到1秒时间,几米外的屏幕上就显示了车上人员体温。
图:人体测温红外设备正在运转
这台最新的人体测温红外热像仪测温速度快,只需0.3秒完成测温;利用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识别被测目标,大大降低了误报率。并且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远程监控报警,建立了体温监控大数据中心。
捐赠3亿多元抗疫物资
截至2月23日,华中科技大学全球50多个校友会,数万名校友及多家爱心校友企业,累计为武汉和其他地市的医院捐赠了价值达3亿多元的抗疫物资,为学校捐赠了多万元的抗疫资金。
成立集装箱医疗队
2月14日上午9点15分,医院接到洪山区防疫指挥部电话,医院安排医护人员值守洪山区和平街隔离点。医院召开紧急党委会,决定立即组建医疗队值守隔离点。
10点30分,医疗队组建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展开:医护人员迅速集结,培训院感防护知识,巩固医护人员工作职责、流程,准备医用防护用品等。中午1点30分,医院党委委员、外科中医康复党支部书记李盛作为领队,13名全科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集结完毕,并成立了隔离点临时党支部。
建成特殊“快递点”
除了“集装箱医疗队”,医院也在疫情中迅速建成了一个特殊的“快递点”。
为解决广大师生居民慢性病用药问题,校医院党委决定以药剂科党支部书记徐春梅牵头,组建线上线下慢性病药物配送团队,将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面对面就医改成互联网线上问诊,线下送药,最大限度防止交叉感染、满足患者需求。
不断推进西药研发
西药研发方面,学校也在不断推进。目前科研人员将传统的治疗疟疾中常用的氯喹制作成了喷雾剂,已经获得临床试验研究伦理批件。
康复病人血浆治疗的方法在医院也正在开展中,目前已完成采浆40例,回输21例,特别在重症患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
医院团队联合其他团队研制了新型冠状病毒IgM/IgG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用于核酸检测呈现假阴性的情况,以手指血做为标本,只需15分钟就可以出结果。
此外,华中科技大学药学院李华教授团队首次提出,弗林蛋白酶可能是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疾病的新靶点。基础医学院联合多家科研机构筛选出五种可能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中医药大学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特色优势,组织专家力量,开展科研攻关,推动中医药积极主动介入疫情防控和临床救治。
形成了肺炎1号和肺炎2号药方、
湖北中医大学药方
医院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并进行处方研发,形成了肺炎1号和肺炎2号药方、湖北中医大学药方。“肺炎1号”已应用于全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疑似、临床诊断病例及确诊病例治疗中。
编制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居家预防养护简易手册
通过“网络病房”模式为公众提供线上义务医疗援助
该校校长吕文亮教授编制的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居家预防养护简易手册正式发布,受到公众欢迎。
受相关部门委托,吕文亮研制的针对恢复期病人的康复制剂正在推广使用。基础医学院组建网上义诊团队,通过“网络病房”模式为公众提供线上义务医疗援助。
国医堂为中华路、粮道街、积玉桥3个街道24个社区居民提供在线医疗咨询服务,15位中医专家和8名医护人员24小时在线义务接受咨询。
△专家为社区居民开展线上问诊
医院
2月12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确定湖北中医药大学医院,指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和学校的人才优势。
校党委高度重视、医院建设,医院中医专家医疗指导组。专家团队随时待命,医院医疗工作。
医院▼
武汉理工大学
▲
研究团队发现阿兹海默病手性纳米药物(SA药物)可能有很好的抗新冠病毒作用,预测该药物可抑制冠状病毒引起的免疫系统过激对肺组织的攻击。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院长宋英华教授受聘为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综合专家组应急管理和城市安全运行组专家,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就复工复产、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等方面提供专家咨询建议。
(应勇书记与宋英华教授交流)
▼
华中师范大学
▲
教育部心理援助热线平台开通
可满足0人同时咨询
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正式开通,该平台面向社会公众提供疫情相关的心理援助热线和网络支持服务,最大可满足0人同时求助,每天开放14小时,早8时开始至晚10时结束。
▼
华中农业大学
▲
组织开展疫情防控相关智库研究工作
形成了21份智库研究报告
华中农业大学组织开展了疫情防控相关智库研究工作,形成了21份智库研究报告。该校金梅林团队启动了应急科技攻关研究项目,围绕疫情相关特征,快速确定了着重在快速检测技术产品研发,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临床诊治、抗病毒应急药物和抗体类药物等8个方面开展科技攻关。
“双水双绿”虾稻米
助力华中农大疫情防控
3月5日上午,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基地繁忙而有序。“双水双绿”研究院团队和水稻团队将箱、包共计0斤优质虾稻米捐赠给学校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
该大米名为“狮山2号”,遵循“双水双绿”种养体系,种植在虾稻田内,不打农药、少施化肥,并具有特殊香味,是该团队正在倾力打造的绿色稻米产品之一。
▼
湖北工业大学
▲
湖北工业大学研究发现新冠病毒与“非典”有80%的同源序列,锁定了同源性很高的N蛋白做检测标的,组装成功了胶体金层析N抗原快速诊断检测卡(S蛋白也同步制备成功)。
同时,大规模生产针对新冠病毒的特效中和单克隆抗体CR,已经完成基因合成、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序列拼接,即将上哺乳动物细胞大规模生产。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发挥学校学科专长、专业优势,针对疫情期间的应急管理、企业发展、农业生产、社会治理、旅游发展等方面开展研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已有二十余项建议被党中央和湖北省、武汉市等有关部门采纳或领导同志批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设计开发出武汉市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态势分析系统,利用互联网收集疫情、医疗资源等相关大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智能分析模型、大数据可视化分析等技术,初步实现了疫情动态可视分析。可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也有助于疫情传播分析。
▼
湖北大学
▲
医院
学生公寓作为疑似患者集中隔离点
2月15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征用湖北大学二号、三医院;
征用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校内学生公寓11号楼、校外学生公寓2号、3号楼作为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集中隔离点。
2月24日,再次征用湖北大学二期学生公寓作为新冠肺炎治愈出院者的集中观察隔离点。
捐赠万元物资
在全市开展防疫工作前期,就有校友决定向湖北省红十字会捐赠价值万元的医用口罩50万个,防护服3万套,用以支援武汉疫情防控工作。
开设了网络心理援助服务
为帮助学生在疫情防控时期做好心理和情绪调适,湖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设了网络心理援助服务,参加了全省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
创作疫情防控主题作品
用艺术作品吹响了与疫病抗争的冲锋号,湖北大学艺术学院创作了一幅又一幅疫情防控主题作品。
研究建立了基于PfAgo的分子诊断方法
研究建立了基于PfAgo的分子诊断方法,该方法与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可提高检测灵敏度,显著改善现有试剂盒假阴性过高的问题。
▼
武汉工程大学
▲
联合研发新冠肺炎药物
“瑞德西韦气雾剂”
武汉工程大学联合宜昌人福药业开展新冠病毒治疗药物瑞德西韦的仿制研究,力争开发对冠状病毒及其他相关病毒具有广谱或更佳抑制作用的新药,并与医院合作研发新冠肺炎药物——瑞德西韦气雾剂。
▼
长江职业学院
▲
给学生补贴68万元网课流量费
长江职业学院党委作出决定,疫情期间,每名学生每月送30元,用于补贴学生在线学习流量费用,一直到疫情结束。学校暂定预算68.25万元,根据疫情结束时间适当增减。这个暖心的举措一出,得到了同学们的集体点赞。
▲长江职业学院学生在线上课
▼
这四所武汉高校被征用
▲
疫情高发期,武汉商学院、江汉大学、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发布公告,部分学生宿舍被临时征用,用于武汉市疫情防控工作。
作为高校,他们率先出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了这次疫情。
面对疫情,武汉各大高校纷纷想出对策,采用不同的方式提供支持。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抗击着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以上只是武汉各大高校做出的一小部分贡献,还有各大师生校友志愿者们,每个人都在为守护这座城市而默默努力付出!
武汉加油!等到疫情结束了,我们再一起去看看武汉这些迷人的高校风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