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红树林动态监测项目,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与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广西合作的项目。
红树林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生态资源,是保护海岸带的海岸卫士,在上世纪到本世纪初,由于意识的缺失和技术落后,人类无节制的开发和经济活动特别是大规模的围填海,导致我国红树林受到了严重破坏,中国37种红树植物的50%处于不同程度的珍稀濒危状态。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红树林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国家和地方都出台了保护红树林的政策和措施支持红树林保护和修复工作。年9月,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年)》,计划到年,营造和修复红树林面积公顷,其中营造红树林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公顷。
广西是我国红树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广西红树林资源也曾经受到严重损害,近年来,广西加大了红树林保护力度,年12月,广西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为红树林保护修复提供了政策依据。
为有效实现红树林的监管,特别是评估红树林修复和造林成果,需要及时获取红树林资源信息,特别是红树林的分布、树种和覆盖度等信息。而如何有效快速监测广西红树林资源,得到历年广西红树林的数据,为广西红树林保护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一直是广西林业保护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
广西红树林动态监测项目,是通过卫星遥感影像,获得全区多个年份的广西红树分布区域,并获得这些红树林的树种、覆盖度和来源等信息,通过红树林面积和空间扩展的对比,从而获得广西红树林的面积变化、空间位置变化、覆盖率变化和树种变化等信息,从而为评估分析广西红树林资源分布和修复结果提供数据。
图1红树林遥感解译样本
项目主要应用到的技术包括遥感影像快速处理、解译和变化分析等技术,传统的卫星遥感数据处理、解译和变化分析,都是采用国外的卫星遥感影像处理软件结合人工判读解译到图斑勾绘,影像处理自动化程度低,影像解译判读和图斑勾绘都是采用人工手段,工作量大、数据处理时间长、可能出现缺漏等问题,如果采用传统方法实施该项目,时间和作业人员都相当紧张。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具有全自主知识产权的PIE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开展卫星遥感影像的快速处理、解译和变化发现,由于PIE的流程化和智能化处理优势,实现海量卫星遥感数据的处理,对红树林图斑的解译与快速分类,并可以快速准确发现红树林的变化地块。借助PIE在项目中的出色表现,原来需要约10人月的工作,仅用2人月就已经全部完成。
图2基于卫星遥感影像的红树林自动解译图斑
这是技术和生产相结合的成果,航天宏图先进的软件技术应用于数据生产,而数据生产为技术研发提出需求建议和发展方向,实现二者共同进步,这是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航天宏图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图3红树林勾绘图斑
项目于年12月通过验收,成果真实可靠,成果的丰富度甚至超过了用户的预期,也证明了PIE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在实际生产中能够发挥巨大作用。
项目的顺利完成,实现了基于多个时相的卫星遥感数据获取多个时相的广西红树林资源数据,同时也首次使用SAR数据提取广西海岸带全域的红树林数据,通过多个时相的红树林数据对比,获得了广西海岸带红树林资源分布、覆盖度和起源等信息,结合卫星遥感影像,较全面的展示了广西红树林历史和现势状况,为广西红树林保护和修复开展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障。
图4基于SAR影像的红树林识别成果
(作者单位: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原标题:《PIE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典型应用之广西红树林监测项目》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