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教育部再次发力,印发了《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并且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止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
一时间,“作业类app变现难,B2G2C模式受阻”等话题成为教育人朋友圈热门话题。
企业方面行动迅速,一起教育科技赶紧携科大迅飞等企业签署了学习类APP行业自律倡议,坚决支持和拥护《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等要求。
核查整改工作则已经有条不紊的开展,1月31日前所有企业需完成整改。
一场有关入校学习类app的行业洗牌即将拉开帷幕。
APP入校,存在哪几大禁区
此前,在线app被多家媒体爆料存在乱象。蓝鲸教育梳理发现,这些学习类app多存在这几大乱象:
1、内涵大量低俗广告、泛娱乐信息。比如,“作业帮”此前被爆出首页广告娱乐内容泛滥。
2、含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学习宝、天天练乐乐课堂等2家APP被爆社区内含不良内容,其中学习宝含大量软色情内容。作业精灵APP页面存在着相亲借贷等不良广告,以及软色情等用户信息贴。“互动作业”的App则存在涉黄信息。
3、查分付费。“好分数”、“7天网络”、“智学网“等被媒体爆出,存在查分付费的问题。即这些app与学校合作,家长需花钱才能获得孩子的成绩和排名。
4、不合理收费。比如人民网曾报道,作业APP内购太多;买了天英语课,没用到一个星期课程入口不见了;改错题要用体力值,体力用完得充会员或买体力卡才能继续改错……
5、含诱导性收费答题游戏。南方都市此前测评发现,阿凡题搜题、天天练乐乐课堂、纳米盒等学习类app含游戏或诱导收费的答题游戏。
6、存在超纲内容,比如小猿搜题、教育等出现明令禁止的奥数等超纲内容,以及开辟奥数习题专栏等吸引学生、家长。
而《通知》中明确:凡发现包含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及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等内容的APP要立即停止使用。并明确,学校和教师不得利用APP发布学生成绩、排名等信息。也就是说,教育部发文明确的几大整改要点,基本与媒体曝光的几大乱象相重合。
事实上,上海电教馆工作人员刘小龙在此前光明网举办的“学习类APP发展与规范”座谈会上表示,上海市校委已经接到教育部文件,全市组织对APP进行了座谈和摸底。他进一步透露,在摸底排查中,对学习类app有三大点非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