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摄影可谓难度最高的摄影。在复杂的创作流程中,很多星空摄影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每个人都有一些小窍门,统称“星功秘籍”。
星联CSVA为此专门组建了秘籍生产队,由九位志愿者值班收集整理大家的实战技巧,每天在成员群上组织分享讨论,每周进行精华汇总,在本公号上予以发布。
今天为大家发布的就是第十期战果:
★秘籍分享者:号王晋
★星野摄影照片如何分辨实拍还是合成
星野照片,由于自身拍摄难度大、需要一定的天文知识储备、画面元素又是天空和地景的“硬”结合为主,采用后期合成创作手法,门槛和成本相对较低,所以我们经常在网上能看到合成的星空照片,星野摄影的合成照片,很多是换天合成的形式,还有少数是移花接木、不同焦距合成、或者在照片上增加修改元素的操作。
本文仅提供图片的鉴别办法,关于作品的好坏,从科学性与艺术性不同角度会有不同解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在此不做评论。
分享者在这里把作品分为“实拍”和“合成”(非实拍)两类。例图多为后期合成类示范,仅供参考,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常见的合成照片,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合成月亮
每逢元宵、中秋、超级月亮必出的事件,90%的摄影师都可以鉴别,但90%的媒体和观众都不能鉴别。因为满月很亮,通常只要天全黑、天晴的时候,相机给月亮正常曝光同时,周围的天空都是黑的,所以只要在PS里把月亮图层混合模式改为变亮就可以合成到任何图片上,没有任何难度。
鉴别方法:由于这类照片都是月亮+地景的形式,所以应该是表现月升后不久或月落前,通过这期间月亮的一些特点,就可以辨别图片是否合成。
1、前景的透视关系,通常这类照片月亮都是被放大的,如果要实拍至少要mm以上的长焦镜头,而前景如果是用广角或中焦镜头拍摄,一眼就能看出来。
2、如果是熟悉的机位,月升在东,月落在西,可以判断方向是否正确。甚至可以用巧摄之类的软件精确模拟前景角度。
3、月亮的光比、白平衡和地面是否一致。因为蒙气差效应,月亮在接近地平线时因大气折射会偏黄色,角度小于5度时还会略微扁平,有时还会有因为大气抖动导致出现色散、边缘抖动等,而合成的月亮大多是白色的,并且接近规整的正圆。
4、可以通过月亮上的标志物判断方向,例如月亮南侧的第谷环形山。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月亮升起时,第谷环形山是朝右的(南在东右边),月亮落山时是朝左的(南在西左边),而合成的月亮大多是朝下,因为这是中天时的姿态。
5、通过作品的一些文字描述,例如曝光参数、作品描述的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写得越多漏洞越多。
附两张实拍真图参考:
二、换天星空
银河是星野摄影中非常重要的元素,所以很多星野作品都是就着银河的角度去拍摄,经常会遇到拍不出来或者角度不好看的情况下后期合成一个银河上去。这类图片非常多,有时候甚至比真图还好看。只要说明是创意图片那么我们只需要侧重观赏度,但如果非要说是实拍的,那便极其不妥。不管怎样,这类照片都是违背科学事实的,又依情节轻重和难度,分四个档次。
第一档:情节最严重的也是最简单的,白天地景换星空。通常比较多见的地景是沙漠、海岸线和山峰,因为线条简单,合成难度低,而天空非实拍,直接扒一个素材过来,PS一键换天通常可以搞定。为了避免雷同,不少作者会对天空素材采取二次调色、镜像、变形等操作。
鉴别方法:这类照片地景通常会有方向不明的光源,或者不正常的光比,或者自作聪明把银河镜像翻转,或者为了避免过渡生硬在地平线附近人为增加光线等。除此之外同样可以根据照片拍摄的参数、时间、地点、方位等信息作为判断依据。
第二档:天空和地景都是实拍的,但因为地景不好看等种种原因,作者选择用一个方向的地景合成另一个方向的星空,或天空和地景不是同地点、相近时间拍摄所合成,此为移花接木。
鉴别方法:这类照片主要问题出在方位不对,需要通过实地机位考察、用卫星地图比对、或通过同机位其他照片比对才能看出来,但如果是俄博梁,澳大利亚南邦国家公园这样小范围内有大量雷同物体并且机位可以高度自由发挥的地景……此题可能无解。
此外还可以通过纬度的判断,知道地点就知道纬度,知道纬度就可以用模拟星图来模拟银河的高度,如果星空的高度差比较多,很容易就能看出来。
第三档:不同焦距(视角范围)的合成。多发生于银河拱桥的拍摄,和合成月亮的情况类似,作者希望展现银河拱桥,但是地景不希望带入太多杂物,或方向不对,所以呈现的照片是银河拱桥(拼接的天空)加单张拍摄的地景。跟第一种类似的,为避免雷同,作者会把银河素材做调色、变形、镜像等处理,这样的照片非常多。
第四档:偷地平线,有些作者为了遮住地平线的光污染、雾霾或杂物,或者天空用赤道仪拍摄后懒得精修地景拖影部分,故意把天空往下移,以展现较为纯净的星空。这类照片通常会比较好看,但严谨来讲仍然有违科学性。
鉴别方法:根据纬度、倾斜度和方位,以及天地结合过渡的自然程度,都可以鉴别。其实这类照片也是可以实拍的,找个有坡度的地景或远处有高山的,就可以挡掉地平线了。
三、流星雨
每逢流星雨天象,跟超级月亮一样,都是星空风光摄影师出圈的好机会,为了蹭热度也会衍生出很多问题。
网上自媒体流星雨的照片,很多是合成的。但是合成的图也有区分,科学性和艺术性。在流星雨那天捕捉的,属于流星群内的流星,有它本身的运动规律,应该是随机分布的、靠近辐射点趋于短,远离辐射点趋于长,并且受镜头变形影像而有可能是非直线的。所以合成的位置不对,就会破坏美感。包括移位,拉长,复制,画流星等,都是常见的不科学合成操作。
关于流星雨的科学合成,这里不再重复,具体可以见旧文:双子座流星雨后期大法!手把手教你操作——揭秘APOD大作出炉全程
不科学合成流星雨,比较明显的大概分为三类,另有一类基本对齐星点,但有些流星是存疑的,不是天文知识渊博的人基本看不出问题,不在本文讨论范围。最后借用许晓平老师做的一些反面案例图说明。
第一类,不知道辐射点在哪,随意贴流星
第二类,大概知道辐射点的概念,但还是随意贴流星,做出辐射状
第三类,中长焦拍的流星不经过对齐星点贴到广角拍摄的底图
★秘籍分享者:号蔡胤霖
★干货满满的星空后期小技巧
1、延时或者堆栈出现摩尔纹时,需要在ACR中将“镜头配置文件”中的“扭曲度”归零,或者直接将其关闭。
2、对于去闪、稳定等操作,建议将RAW序列导入AE直接输出ProResHQ或者ProResXQ后,再用这个视频进行去闪稳定。
3、星轨堆栈或者接片,为保留最大宽容度的同时又能在后期多次调整不一样的色调,可以在堆栈前先将序列做成灰片(比如对比度-,高光-,阴影+),这样堆栈或接片后的片子仍然可以应付各种大幅度的调色。
4、拍摄延时,若因为某些不可抗力导致画面可能会出现高频抖动(比如大风中长焦拍摄),需要将相机的电子快门(静音快门)关闭,否则可能会产生不可逆的果冻效应。(a1、a9、z9等具有防畸变电子快门的除外)。关于稳定请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