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兴技术层出不穷,各国间科学技术信息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大量的科技术语应运而生。而科技术语正是科技文献中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正确规范地翻译科技术语可有效地促进国际间科技交流,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汉语文化。
从不同维度看科技术语翻译的难点
李亚舒和黄忠廉在《科技翻译学》一书中提到:“科学翻译的规范性首先表现为术语的规范。”据统计,术语在科技文献中广泛存在,约占科技英语文献的60%,可以说科技术语翻译是整个科技翻译的核心,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译文质量的高低。这样一来,如何检索和选取合适的术语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关于科技领域的知识不足,加之科技术语本身的复杂性,很多译者在翻译时遇到难以突破的瓶颈。
从译者角度来看,科技翻译对译者的专业知识要求很高。许多译者出身于纯语言专业,没有相关的理工学科背景知识,有时就会造成术语翻译不准确,甚至晦涩难懂,影响信息的交流传播。因此,译者除了需要自身专业技能过硬之外,还需要广泛涉猎、不断学习,熟悉新领域,更新自己的大脑词库。
从词汇角度来看,科技术语区别于普通词汇,其特点有三:一是科技术语具有系统性。潘书祥认为:“科技名词在其相关学科或领域中不是孤立的、随机的,而是有层次、成系统的,是合乎分类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译者在翻译时要考虑这些词汇的概念体系,只有分清概念,运用概念体系,才可能选取正确的译文。二是科技术语具有单义性。科技术语作为一种强所指的语言符号,在某一学科领域具有自己特定的含义,这就要求译者必须按照严格的规定来翻译,执行一词一义,排斥不同的解释,使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具有单一性,这样才能方便学术交流和促进科技发展。三是科技术语具有准确性。这就要求术语除了能够准确地反映概念的本质特征之外,还能够反映出其本身概念区别于另一个概念的特征。
从可供查询资料的角度来看,现在的学科分支越来越繁杂,交叉越来越紧密,概念越来越抽象,新的专业术语层出不穷,术语词典的更新速度永远跟不上术语产生的速度,而整理规范化术语的工作更是滞后,缺少可供译者查阅的权威资料,有时所能够查阅到的资料之间还会互相矛盾,造成理解误区。
从跨学科角度来看,科学翻译是一门特殊学科,一方面涉及语言学领域,另一方面涉及科学技术领域。这就要求译者从语言学和理工学科文理交叉的角度看待科技翻译问题,在研究一般语言问题时应优先考虑前者,而在考虑专业术语时则应优先考虑后者。
建立清晰的检索策略和层级
术语翻译的检索是指译者为实现待译术语的翻译,根据面向术语翻译的资源,有针对性地选用资源并实施具体检索的一种操作。正如卢植和胡健所说:“译者在进行术语检索时,一方面需要很好地把握待译术语,另一方面则要清楚目前面向术语翻译的资源状况。”
如果对科技术语检索的过程做一个横向梳理,可以将该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明确术语定义或背景;二是对术语翻译结果进行检索;三是选取对应译文。译者可以根据自身对术语的熟悉程度选择不同的检索起点。如果译者对术语完全陌生,需从第一个阶段开始,如果译者对术语较为熟悉,可以跳过第一步直接进行第二步的术语检索。如果译者对术语相当熟悉,可先翻译后验证。
术语翻译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尤其对于从事科技术语翻译的工作者来说,术语翻译的时间大约占到翻译总时长的75%以上。为了提高翻译效率,译者需建立一个清晰的检索层级。接下来,我们将根据自身从事翻译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术语检索的线下或线上资源进行一个纵向的层级梳理。
首先,译者须明确并寻找各类相关的权威工具书,查询是否已有相关领域的词典、词条手册。在检索传统的纸质词典过程中,译者要选用出版时间最近的版本,部分工具书由于出版时间较久,会出现修订不及时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在有很多权威的在线网络电子词典供大家查询,而大部分的在线词典也收录了曾经出版的各类纸质词典的词条。
其次,译者要学会使用各类术语库、在线网络数据库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译者的翻译效率和准确度,也可以及时地参与术语数据库的建设,实现术语翻译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现在越来越多的术语库在提供参考或权威案例的同时,也增添了术语定义和背景等信息,极大地便利了译者检索。
再次,译者可以将待译术语用翻译软件译成目标语。但需注意,时下常用的翻译软件种类繁多,不同的翻译软件由于使用的算法不同,对于同一个术语的翻译结果可能会出现差异。因此,需要译者进行随后的验证,例如,将翻译结果粘贴百度、谷歌搜索引擎上进行检索,或是在全国科技术语审定委员会的术语在线平台上进行查询验证。
此外,译者还可借助媒体进行检索。这些媒体资源可分为官方媒体和自媒体。对于官方媒体来说,译者可直接在与术语领域相关的官方网站或者其他官方媒体平台上搜索查询。而自媒体的内容涉及范围相当广泛,用户众多且活跃,缺点在于很多自媒体资源往往不具有权威性,且内容信息堆砌。在互联网十分普及的今天,每个用户不仅仅是互联网内容的阅读者,更是互联网内容的生产者,每个人都可以分享术语的相关信息,这就使得自媒体上的译本五花八门、质量良莠不齐,所以译者需谨慎参考。
运用选取策略
在对术语进行检索后,译者要对检索出来的多种译文结果进行斟酌考量,并从中选取最准确、最恰当的译文。众所周知,脱离语境,单纯一个术语在语言中可能会对应多个语义,译者必须通过该术语在言语中的使用语域(指学科、行业等)进行选择,这是术语对应译文选取的第一要则。必要时,译者还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参考检索渠道权威性较高的译本。面向术语翻译的资源庞大复杂,加之译者本身能力有限,很难把握来自不同渠道的译本质量。故在选择时要尽可能地考虑译本的权威性。倘若不对译本的权威性多加考量,很容易出现误译和错译的现象。
借鉴使用频率较高的译本。网络资源检索出来的译本质量参差不齐、术语权威性有待考究、各国各地区术语标准不统一等原因造成了译者在选取对应译文时的困难。在确保所选译文语义准确的情况下,译者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的反馈数量或词条出现的频率高低来选取恰当的译文,但是这种方式需要译者后续进行更为严谨的译文查证。
研读其他语种的译本。例如,检索某一俄语科技术语时,在使用各类检索渠道搜索无果后,可以将俄语术语转写成英语术语,检索英文译本,通过对比英俄双语语义和形式来验证术语是否对等,是否符合等值标准,进而确定译文是否正确。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