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答案可以帮你节省80%寻找其它答案的时间。
我结合所有考研高赞回答,结合自己6个月一战上岸高校的经历,把大学生普遍关心的考研问题做了分类,并帮大家做成一个合集。文章开始之前,我最想对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说:大学宁可选择考研,坚持四年,也不要什么都抓,却每一个都浅尝辄止。
全文手码2.5w字,很长很干货,建议点赞收藏,防止以后找不到了。(猪猪:拜托拜托,你是好人)
一、考研择校:先制定一个十匹马都拉不回来的正确目标。
我选择考研的动机,单纯就是为了弥补高考的遗憾。就像一个跌落枯井多年的人突然看到了有人扔了一根绳子下来,尽管绳子粗糙磨手,但我心中仍然抱有感激,不管不顾疯狂向上攀爬。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考研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学习,从大二开始暑假就没回过家,假期一边做家教一边准备考研。
我经历过2次高考+1次考研,今天依然很坚定的认为,即使在考研内卷化严重的年,想考名校,考研依然是比高考简单的。高考的时候清北人复交浙南简直不敢想,但考研如果准备的早,你完全可以考虑这些名校。
1.1目标一定要正确
目标正确并不是说本科二本的同学,考研的时候不能报Top学校。而是要综合院校难度、城市地域、个人实力选择跳一跳就能勾的到目标。
大家都听过考研选择努力,考研学校会因为院校层次、专业实力、所在城市分为不同的难度等级。难度方面,原则上普通一本。
同等水平的学校,热门报考城市的学校难度要大很多。特别是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和作为国家经济中心的上海。这两所城市报考人数多,不缺学生,所以判卷严格,给分不会很高。报考北京上海的同学一定要有一战上岸的决心,不然用北京上海的分数去竞争调剂名额,会很吃亏。
我知道现在大家对于考研还处于一个迷茫的阶段,这个时期比复习更重要的是搞清楚你的目标、院校信息(包括统考名额、历年报录比、复试差额比、近几年的复试分数线走势、拟录取名单、各科的复习经验、初试复试用书等问题),确定自己各科目复习方向、调整心态。
研究生招生考试充其量算一个筛选考试,只要你的个人能力和专业素养符合了招考院校的招考要求,那么大概率是可以上线并被录取的。当你的努力浇灌出来的专业素养和个人能力足够时,不想上也能考上;自己的水平没达到要求,再想上也考不上。通过这份资料,你需要确定:
意向院校每年的招生名额、近5年复试分数线
了解该校是否具有压分、歧视本科现象
了解学校复试差额比、报录比、初复试成绩占比等信息
以下这些坑,择校时要避免
①复试太晚。有些学校出分和复试都很晚,比如说4月中旬才能复试。如果一志愿复试太晚,一旦在复试中被刷,调剂就会被耽搁。②复试占比太大。大部分学校的初试占比60%-70%,也就是代表初试的分数很重要,一般这类学校都是按照初试的排名录取的。但有的学校面试占比过高的话,就会有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对于本科学校一般的同学可能不太占优势。③压分,不保护一志愿。学校压不压分,大家可以在你录取名单中看专业课的分数,或者上网打听,如果风评不是很好,也要慎重选择,专业课压分会影响调剂,因为调剂学校只看你的总分,不管你的一志愿是不是压分。④复试差额比过大。复试差额一般是%,比如名额个人,复试线就是排名第名的同学的分数,然后从名考生中淘汰20名;有些学校的复试差额比很大,比如北师大的儿童文学有一年复试差额比%,这说明要在复试中淘汰一半的人,这个复试风险就很大。
有些学校虽然很强,但并不是所有专业都难考;有些学校影响力一般,但由于城市因素加持,就业非常好;所以考研择校时不能一概而论。我提供的思路是:先选专业,再定城市,最后选学校。刚开始学校可能有好几个备选,你要查找一些信息进行对比,最终确定一个学校。查找的信息有:招生名额、统考名额、推免名额、复试分数线、录取最低分、录取最高分。
考研择校我粗略定了4-5所意向学校,随着对专业和学校的深入了解,最终将考研目标初步定在浙大。之所以选择浙大有3个原因:1.杭州互联网公司多,浙大在计算机专业中的影响力很强,毕业后的就业有保障;2.我本科在哈尔滨,读研想去南方体验一下,杭州风景与气候都符合我的偏好;3.本校学长有两位考入浙大,有身边人作为榜样,说明我这个目标是有现实可能性的,而且毕业后的薪资水平很诱人。(不过最终我考到了厦门大学,这是另一个故事了)
1.2目标院校一定是你死心塌地想要达成的
隔壁班一哥们儿本来定的东大,有段时间我看他图书馆学习总提不起精神。
后来这家伙换了我们都不敢考的清华软院,每天都很兴奋,他曾告诉我辈子就死磕清华了,掰着指头算算他这种河南考生读清华的机会只有考研这一次了。每天早上我去隔壁寝室找他,这家伙早就走了,那年他成为我们系唯一一个上岸清华的。
读研后每次他在同学群里发清华便宜又丰盛的食堂,我都羡慕嫉妒呀!也许他也曾经如此嫉妒过我的颜值吧~我的意思是,在客观评估自身能力和学校难度之后,一定要选一个你想起来就会兴奋的学校,它将成为我们黑暗生活中的一束光。
《圣经·提摩太后书》有一句话当为共勉:“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完了,应行的路我已经行尽了,当守的道我守住了。从此以后,自有公义的冠冕为你留存。”
二、大学生活
大一就决定考研的人,对自己的要求和期待通常很高。一定经历过焦虑迷茫、失去信心、着急紧张,想放弃,不被理解,被别人瞧不起,家庭不支持,怀疑自己的阶段。但这些痛苦的经历,却帮你找到了考研作为出口,你要坚信你的选择是正确的,大学宁可选择考研,坚持四年,也不要什么都抓,却每一个都浅尝辄止。
1.学好英语,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必须说3遍)
考研科目分为四门,分别是英语(分)、政治(分)、专业课一(分)、专业课二(分)。
无论你选择什么专业,考研英语都是必考科目,分值,题型分为完形填空10分、阅读理解40分、新题型阅读10分、翻译10分、作文30分。考、学校的同学,请把你的英语目标定在至少70+。
2.管理好你的时间,做事要分轻重缓急。
你每天和室友一起去上课,下午没课还要参加社团、学生会,晚上还要做作业,偶尔还要应付学院安排的会议和各类讲座,你觉得大学每天事情好多,都忙不过来。
转眼到了大四,看到班里平时不起眼的同学考上了公务员、研究生,你才猛然发现自己根本分不清轻重缓急,每件事情都浅尝辄止的后果就是什么都做不好。
只有当大潮退去的时候,你才能知道谁在裸泳。不要觉得毕业离自己很遥远,大学四年时光一晃就会过去,考研并不是短期就能突击的。能进入大学证明大家的智商没有本质差异,能拉开差距的就是执行力!大学就是蓄势待发的重逢区,你身边的人不努力,不代表全国的大学生都在摆烂。从此刻开始,请把高度自律刻在潜意识里,荒废的不仅仅是时光,还有你的未来。
3.学会制定学习计划,用意志力和习惯推动完成
当你发现没办法做到长时间学习时,教给大家一个很好用的方法:
step1.到图书馆第一件事,把每天的学习任务写下来
step2.标记好每个任务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心无旁骛的只做一件事
step3.每完成一件事,就在任务表划√,没过多久,你就会发现,√越来越多
对考研结果要有充分的信心,并且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全力以赴。所谓决心也就是motivation,是每天早上唤醒自己的动力,是跌倒了再爬起来的力量。每当我备考期间松懈厌学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这是读到自己喜欢的学校、从事自己热爱专业的唯一机会。
就像即将溺水的人一样把这次考研作为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拼命抓住,无论多丧都能振作起来。我不在乎自己是否能通过考研逆袭成一个高富帅,但我相信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会让我成为一个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人。
对考研抱有感激,对父母学校为我们创造的读书条件抱有感激,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想到自己的目标,心中顿时充满动力,你想不上岸都难。
4.以结果为导向,别假装努力
打篮球时你宁愿刻苦重复一个动作,却不愿纠正这个动作做出正确的姿势;学习时你更愿意做哪些优势科目的作业,而不是弥补短板科目。
你在当时的环境下选择了一种让自己更舒适的选项,乍看起来你确实也很勤奋,但是这种勤奋没办法让你更加优秀。
考研就是一项需要突破舒适区,不断弥补短板的过程。每天提醒自己不可以自我感动的同学,认为只要付出了就一定有相应的回报。我就曾见有人“兢兢业业”地抄专业课笔记,有人“认认真真”地把课听了不下五遍,有人“勤勤恳恳”地去各种论坛搜集资料,但究问其效率几何、成果如何,往往旁言其他。
三、社交恋爱
对于大学中的人际关系,我想提醒大家的是:避免无效社交。
1.不要因为寂寞而恋爱,不要因为无聊而恋爱,不要因为别人都在恋爱而恋爱;如果你正处于恋爱阶段,请认真去爱,负责任的去爱。如果你家里不富裕,或者有学业上的追求,不妨把恋爱的时间花在学习,毕竟本科期间的恋爱,只有极少数能走到婚姻(但是研究生期间的恋爱会稳定的多)。
2.尽量少呆在宿舍,多去自习室和图书馆。宿舍完全不是学习的地方,在宿舍学习只会给室友造成焦虑感。就把宿舍当成睡觉的地方,课余时间尽量在图书馆呆着。
3.过于强调合群,也是走向平凡的开始。你加入的班级、寝室,很大程度上无法通过个人意愿选择,而是被安排好的。三观不合、性格不合、生活习惯不合的情况非常普遍。坦然接受没有朋友的事实,不需要为了融入集体进行无效社交,不介意独来独往,努力跑向自己想去的地方,弥补高考留下的遗憾。你没有义务拯救一个“自我堕落者”,一定要远离满身负能量、整天抱怨的室友。
4.不用逼迫自己“合群”。模仿身边人的行为方式,是人的天性,但这不是颓废的理由。比如,绝大多数学生会把假期耗费在低质量的娱乐中,刷抖音追剧、游戏样样不落;但对于考研人来说,假期是实现弯道超车最好的契机。要想和同龄人拉开差距,就要不惜一列代价离开舒适区,想要考研的你必须利用假期进行弯道超车。
5.请学会和你生活习惯完全不同的室友一起生活,学着和他们成为朋友,读研后室友的生活习惯和每个人的生活会更加不同。
6.培养自己的分享精神。有好的资料、整理的笔记、辅导员的通知,完全可以分享给室友和同学,不用藏着掖着。分享出去不仅会增加你在同学对你的好感,而且有利于养成有条理、按时按点完成任务的学习习惯。
7.多与一些厉害的师兄师姐交流。举个例子,你想考研,那你必须要知道研究生的报名时间,如何复习?如何找资料?如何面试?如果这个时候有个帮助你的师兄师姐,那么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当然大家有问题也可以在这个答案下面留言。
四、考研常识(必存)
这部分我为大家整理好了最重要的考研常识,在考研择校、网上报名、信息确认、复试调剂等流程中都能用得到,大家一定要提前收藏好,以备不时之需。
1、考研时间
考研时间通常在12月25日圣诞节前后周六日进行,共考2天。若今年疫情尚未结束,需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才能进入考场,所以大家记得提前预约。
第一天8:30-11:30:思想政治理论(分)、管理类综合能力(分)
第一天14:00-17:00:外国语(分)
第二天8:30-11:30:专业课一(分)、数学(分)
第二天14:00-17:00:专业课二(分)
2、考研历年数据
毫无疑问,最近几年考研的形式是越来越严峻。尤其是22考研,报名人数约万,比上一年增加近80万,仅仅是监考人员就高达37.8万,可见大家对研究生学历的需求也是同步增加的。录取名额的增长幅度赶不上考研人数的增长幅度,21考研的录取人数约万人,22考研的录取人数可能会增招到万人左右;
考虑到近几年就业压力增大,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考生报名考研,同时二战,甚至三战的考生人数也会持续处于高位。另外每年约0万人毕业,其中约万人为研究生,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岗位有超过10个人参与竞争,那么很可能这10个人中就有一个研究生,竞争越来越多了。
3、34所自主划线高校
国家规定,34所学校可以有权自主划定复试分数线,而不用像其他院校一样必须参考国家线。39所高校当中,except中国海洋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5所高校外,其余34所均为考研自主划线学校。
34所考研自划线学校名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
备注:34所复试线可以不参考国家线,自主划定复试线,基本上比国家线会高,极少数情况下会低于国家线;复试分数线有可能在国家线出来之前就公布,对复试的侧重点更有自主性。
4、A区和B区
教育部根据各省份的教育实力和经济情况,将全国31省市划分为A区和B区,分别实行不同的国家线。A区的国家线要比B区的国家线高,假设没有通过报考院校的复试分数线,需要调剂,超过A区国家线就可以申请AB区的调剂,但是超过B区国家线(未超过A区)不能调剂到A区。
具体的划分如下:一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二区: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5、学硕和专硕
大家直接看看专硕和学硕的主要区别表格吧
培养方式:学硕偏重理论研究,在读研期间主要是搞学术为主。研一上课,研二写论文争取发表,研三申请读博/实习找工作。
学制:学硕大多数学校都是3年制,专硕大多两年制,也有3年的,就比如厦大的专硕就是3年。
学费:学硕一年大概-元,专硕大多00-00元,也有的学校能达到一年4万多。
毕业论文:学硕要求更强的学术性,专硕的毕业论文选择较为灵活,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都是可以的。
读博:专硕和学硕都可以读博,但是就是因为学硕时间长,所以有更多的时间写论文、发论文,因为现在好学校采取的是申请-考核制嘛,所以学硕在时间上会更有优势,因为专硕2年时间太紧了,相当于你要完成上课、实习、毕业、找工作等,根本没有太多时间写论文。
就业:认可度都很高,大部分企业不关心你是学硕还是专硕。
6、考研最重要的3条线
考研过程中,我们会听说各种分数线,每一种线的适用场景各有不同,下面我们都详细跟大家介绍一下。
考研国家线:教育部划定的及格线,教育部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两类,分别为A类和B类,分别划线从而形成A类线/B类线,或一区线/二区线。前者分数线高后者稍低,一般相差2-10分。考生只有达到了国家线才有可能参加复试和调剂。其中包括应试科目总分要求和单科分数要求。除34所自划线学校,其他学校的复试分数只能高于国家线,但不能低于国家线。
34所自划线:自主划线是34所院校自主决定考研复试分数线,而不必参照考研国家复试分数线。这样的院校会有更多招生自主权,34所自主划线高校全部都属于高校。一般而言,34所的校线对考生来说没有参考价值,而其院线才是决定考生是否能够参加复试的分数线。
复试分数线:各招生单位在国家线的基础上,根据本校有关专业生源余缺确定的复试资格线,等于或者高于国家线。
录取线:该专业拟录取考生中,最后一名的分数,这个可以从拟录取名单当中找到。因为考研复试都是差额的形式,所以我们不仅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585.html